庐阳区引领推普走深走实 多校绘就语言文化新图景
在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期间,庐阳区语委办进一步强化统筹指导,引领各中小学、幼儿园围绕“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开展一系列形式新颖、内涵深厚的推普活动,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与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家校共育深度融合,为推普工作打造“庐阳样板”。
融地方文化:激活本土资源,用普通话讲好“庐阳故事”
依托庐阳历史文化核心区域的独特优势,长江路第二小学栢景湾校区将普通话推广与乡土文化传承紧密结合,让语言成为传递家乡魅力的纽带。学校精心设计“说”“写”双轨活动:“说”方面,启动“庐阳古迹小导游”项目,学生走进合肥城市记忆馆、城隍庙、李鸿章故居等景点,用标准普通话讲解古建筑雕刻、民间信仰文化及历史人物事迹,让家乡故事随童声传播;“写”方面,以“诗韵庐州 翰墨传承”为主题,教师开展硬笔书法创作,学生参与推普书写比赛,在笔墨流转间感悟本土人文底蕴,实现“雅言传文明、墨韵书庐阳”的活动愿景。
分龄设活动:聚焦成长规律,让推普“有童趣”“显层次”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成长需求,学校量身定制推普方案,让教育既有“趣味”又有“深度”。育新小学以年龄为梯度打造特色活动:低年级开展“落叶拼字”实践,孩子们用秋日落叶拼出规范汉字,在动手过程中感受汉字结构之美;中年级聚焦“经典书写”,临摹民族团结主题锦言名句,在墨香中体悟汉字端庄与民族情怀;高年级以“普通话与民族团结”为课题,撰写研究报告,梳理语言在民族交流中的纽带作用。南国花园小学则以国学为切入点,分年级开展活动:低年级吟唱《三字经》规范发音,在朗朗上口的韵律中,学生既规范了普通话发音,又初步感受了传统蒙学经典的魅力;中年级举办“国学诗词雅集”,以“诗词闯关接力”为形式,通过趣味互动让学生温故经典诗词,在团队协作中巩固语言知识,提升对国学诗词的兴趣;高年级组织“国学名言品析”,学生先摘录经典名句与诗句,再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深度品析与分享,既锻炼了普通话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国学思想内涵的理解,让推普与传统文化传承相得益彰。
拓传播载体:创新呈现形式,用新平台释放“语言活力”
顺应新时代传播趋势,淮河路第三小学教育集团突破传统推普框架,以创新载体扩大推广影响力。在常规推普活动基础上,以“共做推普践行者,同传语言文化韵”为核心理念,创新开展推普短视频录制活动,让规范语言的活力在校园中充分释放。活动中,师生与家长积极参与,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亲子携手进行诵读展示,清脆童声搭配温情陪伴,在经典篇章中传递语言之美;趣味绕口令擂台热闹开启,大家精神饱满地挑战语速与准确度,在欢笑中提升普通话表达能力;汉字故事分享环节里,同学们深入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以生动的讲述展现了文字的独特魅力。
家校社联动:织密协同网络,让语言文明“接地气”“入人心”
立足“全域推普”理念,学校与家庭、社区联动,构建多方协同的推普格局。古城小学聚焦附近乡村居民需求,在校园周边设立“推普角”,通过展板展示、宣传册发放、趣味问答等形式,普及“合肥人易错读音”“生活常用字词规范”等实用知识;同时结合庐阳区新兵入伍欢送大会,组织学生用规范文字制作祝福卡片,将推普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五一小学构建“课堂-校园-社会”三级联动模式:校内通过国旗下动员、主题班会强化认知,校外组织学生化身“推普小使者”与“啄木鸟”,走进社区排查不规范用字、纠正发音偏差。
各校的推普特色活动,既是长期深耕语言文字工作的成果体现,也是对“常态化推普、特色化赋能”工作思路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区语委办将继续发挥统筹引领作用,进一步优化活动形式、拓展覆盖范围,推动区域推普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开展,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传承文化、凝聚民族力量、培育家国情怀的重要纽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文化强区注入坚实语言力量,持续为推普工作贡献“庐阳智慧”。
撰稿人:陆晶晶
一审:李霞
二审:李国凯
三审:朱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