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谋发展,守正创新启新程
庐阳区 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教研工作会召开
2025年9月4日,庐阳区 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教研工作会在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橡树湾校区召开。各学科专兼职教研员齐聚一堂,围绕 2024—2025 学年教研工作总结、新学期工作思路及学校经验交流等核心议题展开研讨,为新学期教研工作明方向、定路径。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周宗华,局党委委员朱晓艳亲临指导,会议由教研室李国凯主任主持。
科学教育示范引领 课改实践亮点纷呈
会议伊始,三所学校率先分享科学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实践成果。其中,合肥市南门小学与合肥 45 中均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校,前者从师资队伍、外部资源、成果展示、课程四维度发力,通过优化师资结构、引入多元资源、开展实践与科创竞赛夯实科学教育根基;后者则从 “保障—师资—硬件—课程—活动—评价” 六大维度推进建设,明确组织机制、强化师资培养、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并探索家校协同教学模式,依托社团与课后服务打造多元活动平台,确立 “打造科学教育名校” 的方向。
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橡树湾校区则围绕安徽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校创建,以 “政策引领 + 唤醒教育 + 双轨制发展” 为理念架构,构建 “国家—地方—校本” 三级融通课程体系,通过智慧课堂赋能、教师角色转型、学生健康管理筑牢改革保障,本学期更计划开展AI 教研系统研究、校本分层作业等行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总结成效直指问题 新学期规划精准发力
教研室李霞副主任对上学期教研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同时围绕新学期教研工作,提出以 “高质量发展” 为核心,聚焦 “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新作业、新评价” 五个模块,推进“研、培、训、联、导、评” 6 项行动,明确 “优化思政课程、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大目标,细化 “‘三名’工程建设、五新教研融合” 等具体任务,完善分层培养机制,助力教师阶梯成长。
教研室李国凯主任则围绕全区教研工作现状与思路补充说明,他提出:教研课程要做实,勿做虚。新学期将以 “人工智能赋能” 为突破点,推进新教材培训,深化传统与创新教育融合,扩大中小学视导覆盖面,加强教师课题研究与成果培育;同时坦言教研队伍老龄化、高端培训不足、AI 应用待突破等困难。
聚焦痛点难点 探索学科发展新路径
会上,五位学科教研员代表结合学科特点汇报上学期工作成效并明确新学期重点方向。中小学体育学科明确 “赛事精品化 + 中考改革落地” 方向,从七年级起落实体质健康检测与中考体育挂钩机制;中小学美术学科针对 “教师各自为战、创新不足” 等问题,提出 “凝练校际美育特色、推进 AR 进课堂、强化名师工作室帮扶” 等措施;初中化学学科直指 “教师倦怠、实验短板” 痛点,明确新学期将分层开展教师培训、实验说课评比等相关活动;心理健康学科构建 “1+2+5+M” 发展体系,推行片区联动培养模式,强化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回顾中考研讨、学段联动教研等成果,提出新学期为新进教师定制成长套餐、打造“思政味 + 生活味”的规划。
锚定核心任务 压实教研发展责任
最后,庐阳区教体局党委委员朱晓艳就新学期教研室工作开展做了总结与强调。要求教研员深入教学管理,通过建立三级教研体系建设、教研员包联学校等措施,提升教研专业性与时效性,同时部署 “试题库建设、课题成果推广”等重点工作。
庐阳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周宗华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特别指出,教研员要当好 “老师的老师、学科领袖”,需强化政治水平与专业能力,深入研究 “五新” 教育理念,提升业务指导与总结能力;针对“阳光分班”新要求,需要带领教师探索课堂提质路径;同时明确“完善教师分层培养、加强命题能力培训、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完成小学思政教师转岗培训”等硬性任务,为教研员工作划定重点。
此次会议的召开,既总结了庐阳教研的过往成效,也精准研判了现存问题,更明确了新学期 “五新融合、AI 赋能、质量提升” 的核心方向。切实落实各项工作部署,推动庐阳教研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撰稿:唐安琪
初审:唐安琪
复审:李国凯
终审:朱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