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双岗幼儿园源水分园:2025年一起绽放 快乐成长
双幼源水中二班STEAM课程活动《我们来"造纸》
一张薄纸,承载千年文明
一双小手,传递匠心传承
一沉,一起
框入传统,框外自在心
这是对美的追求
这是一场充满爱与美的邂逅
也是孩子们的造纸之旅
项目背景
纸作为日常最熟悉的材料,藏着自然与工艺的双重密码。
“纸”也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它不但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教育资源,同时,纸还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还隐藏了无穷的奥秘。
美工区是非常受孩子们欢迎的区域活动,孩子们经常在美工区进行创作。但是时间长了,孩子们发现了一个问题:“美工区里的纸总是不够用,纸到底去了哪里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们与“纸”发生的故事......
项目目标
科学(S):知道纸是怎么制作的以及纸在生活中的功能,观察其在水中浸泡、搅拌后的变化,感知纤维重组过程,初步接触物质变化原理,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技术(T):学习正确使用造纸工具;能运用多种工具打浆,学习有技巧地进行铺浆、晾晒等技术。
工程(E):通过撕纸、溶解、捣碎、抄纸、晾晒,重新制作再生纸。
艺术(A):用纸浆做出更多的美术作品,用再生纸进行绘画、折纸等艺术活动;知道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资源,能够画出造纸术的正确步骤图。
数学(M): 感知不同材料的纸在水的作用下泡发程度不同,泡发时间长短影响到材料泡发量。
项目过程
遇造纸
孩子们说:
“我们可以找到那种造纸工厂,可以帮助我们造纸。”
“我发现我们班美工区好像有可以造纸的工具,我们可以试试。”
“但是古人造纸好难呀!还要用树皮,我们从哪里能弄到树皮?”
“我看区域里面也没有树皮,只有一些像面团一的东西。”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我们一起探寻了蔡伦造纸的故事。通过聆听《蔡伦造纸》后,小朋友们知道了制作纸张需要的材料和步骤。
通过讨论,幼儿顺利建构起了关于造纸的认识和经验,我们经过讨论决定在教室里尝试造纸。
探造纸
经过对材料和工具的筛选,孩子们最后选定了第一次造纸使用废旧的纸箱,工具上用木棍和剪刀,经过前期的铺垫,孩子们摩拳擦掌。
01相互讨论,绘制造纸步骤图
幼儿了解造纸步骤之后,纷纷用画笔记录了造纸的步骤。
02造纸尝试 经过讨论,我们将这次的造纸步骤分为了碎纸组、浸泡组、抄纸组以及晾晒组。
孩子们投票选择了自己想做的工作。
碎纸组——幼儿拿来了彩纸以及用过的纸箱,尝试第一次造纸。将找到的纸撕或剪成一片片。
浸泡组——将撕好的纸浸泡在水中,充分浸润后,不断搅拌。
抄纸组——用杯子将纸捞出来平铺在泥工板上。
晾晒组——将抄好的纸放在阳光下晾晒。
通过第一次的成果分享,孩子们已有成熟的造纸经验。在孩子们的讨论下,发现第一次的造纸存在很多的问题:纸张太硬、很厚、不光滑,而且造出来的纸里面还有很大的纸片。
为了将我们造出来的纸变得更薄、更加光滑,孩子们一致决定要再次造纸,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纸更碎呢?
孩子们说:“我有办法,可以用棍子搅拌捣碎。”
“我们可以找工具将纸锤碎。”
“我知道还可以将纸屑和水倒入瓶里,使劲摇晃的话就会把纸摇碎。”
使用什么工具碎纸最厉害?
在孩子们的动手操作下,他们发现矿泉水瓶、小木棒、小木桶这三种工具都可以将纸张捣碎。
如何抄纸能使纸张变得更光滑?
抄纸前要加水将纸浆稀释搅拌均匀,造纸框放入纸浆中,两手高度一致,并且摇晃手臂。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探索与优化改进,孩子们制造的再生纸越来越好。
花样造纸
孩子们带着总结出的操作经验和热情,他们对花样造纸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想做再生纸扇子、还有的想把花花草草放在再生纸上,还有的想在再生纸画画、染色......孩子们将想法行动起来,灵巧的小手创作出了一幅幅富有创意的再生纸作品。
感悟与收获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收获了经验和快乐,最大限度地发挥着主动性,他们充分观察、讨论与实践并在探究中体验了再生纸的乐趣,初步了解再生纸的基本材料和制作过程,在动手操作中获得快乐与成长。其中,合作和分享验证的过程是最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进取性的环节,满足了他们求知欲望和体验探索精神,丰富的材料装备,让孩子们在操作中更得心应手,同时也感受到了再生纸繁杂的步骤,体会了造纸的艰辛与不易。
在探索“再生纸”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以“废旧纸”为纽带,让孩子们亲历“变废为宝”的魔法。孩子们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在一次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积累知识、丰富经验。随着活动的开展,我们对纸的探索将持续进行,相信一定会发生更多有趣的故事……
撰写:陈宵慧子
初审:张 林
复审:唐媛媛
终审:余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