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在这天,由中宣部直管的中央级报刊《中国青年报》以《仁爱接力 益路同行》为题,大篇幅报道上城国际小学杨庆红老师的志愿者事迹及学校的各项爱心志愿活动,并以其引申开来,探索该校“辐射式”师德建设的举措和思路,宣扬该校师生通过志愿精神的传递、仁爱之心的感染,以志愿服务实践带动学校德育教育,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杨庆红老师是上城国际小学的一名教师,在学校时,她是悉心照料着45个孩子的班主任;下班到家,她是呵护11岁女儿成长的温暖母亲;业余时间,她又是合肥市志愿者之家环保小组的组长,每个月一场的公益活动,都嵌着她忙碌的身影……在杨庆红的影响下,有越来越多的老师、班级的同学加入志愿者队伍;也正是由此,学校看到了杨庆红这个“德育践行”的“辐射源”。 2015年2月,学校组织了“爱心传递,温暖接力——爱心志愿者事迹报告会”,通过杨庆红、万芝斌等老师亲身参与的志愿活动,用一桩桩真实、感人的事迹,诠释了志愿者精神,让大家感受志愿活动的付出与收获,并鼓励每一位老师都能拥有仁爱之心,让仁爱的力量如涓涓溪流悄然深润每一位教师心田,让仁爱的阳光播洒向每一位期盼成长的孩童。
学校还组织成立了甘于奉献的“舍予”志愿者服务队,并多次开展“免费午餐”义卖,发动全校千名师生开展“映山红”义捐、“贫困山区儿童结对帮扶”、城乡区域校结对帮扶等活动,展现出当代教育人奉献、助人的精神风貌,将“舍予”精神打造为上城国际分校的一张精美名片。
2015年11月,学校再次发动“资助贫困女童”活动,并在“感恩节”那一天送到孩子的手中。据该校潘桂文校长介绍,学校正在策划下一步的资助方案,如利用教育工作者的优势,让志愿者老师定期走访困难家庭,或者以结对帮扶的形式,把孩子接到家里一起生活,探索精神资助的方式。
学校立足爱心志愿活动,探索出一条师德建设的新思路;学校还将继续以“舍予精神”为底蕴,开展各类公益活动,通过志愿精神的相互感染与传递,熏陶和培养每一位老师“爱”的师德,把“辐射式”的志愿精神运用到师德建设中,响应社会对“四有”好老师的呼唤与要求。
(通讯员:郭丰科 审核:姚庆)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