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在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合肥市庐阳区南门小学恒盛校区为例

发布日期:2021-10-29 18:17 作者:何梦 来源:合肥市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 阅读:次 字体:[] [] []

一、研究背景

(一)信息化时代下的教学方式变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手机等电子媒介已经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抖音等短视频的下载量和点击量与日俱增,短小丰富的视频资源逐渐成为大众调剂娱乐的重要手段,不可避免的是青少年也参与期中,深受影响。调查发现,小学生群体几乎都会使用电脑和手机上网,基于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识字量有限的情况下,巨大多数依赖图像,声音,动态的图画来接受各种外界的新闻信息。一方面,孩子拥有了解更多知识的途径,开阔了视野,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积极调整教学方式来适应教育对象的需要和学习方式。 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说“教学首先应致力于一切从感觉得到的事物的确切知识为基础”(2)微视频能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可视化,具体化,帮助学生感知事物。就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言,他们更喜欢直观形象的教学内容。

(二)信息化学校的需要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其中“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加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3)因此,近年来,各地区也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给没有多媒体设施的地区学校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等硬件设施,提高教师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笔者所在的学校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南门小学恒盛校区,虽然前身是村小合并后的学校,但是学校的多媒体设备配置齐全,无线网络环境使用流畅,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和学生都能享受到互联网的便利,教师也正积极尝试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同时根据笔者的调查了解涉及样本的学生家长手中都有智能手机且都会使用手机,这样就能更好的进行家校合作,利用微视频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三)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一年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67岁这个年龄段,是处于幼小衔接的过渡期,面临着身体和心理的巨大变化,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他们习惯于用具体形象思维理解外界信息,但也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微视频这样动态直观的教学手段能够让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其次,就孩子的注意力发展来看,根据司琪《小学生注意力品质现状调查与提升训练》中讲到46岁儿童不间断的持续性注意力一般可以达到15分钟,710岁儿童不动摇注意力持续性注意力可以达到20分钟。(4)因此,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还是以无意注意为主,对于课堂注意力的保持不稳定,通常对于他们非常感兴趣的内容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微视频的动画,时长,声音就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更能集中注意力学习。

二、研究意义及目的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笔者通过搜集查阅文献后,发现国内外对于微视频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关于微视频在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文献资料比较少。本研究通过开展教学实践,将为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丰富微视频在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理论研究。

2.现实意义

本研究通过搜集大量的微视频资源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处理后,把微视频资源应用到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解决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激发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阅读兴趣,增强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将微视频发送给家长,也将知识的学习进行延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进行更加高效有趣的复习巩固,减轻家长的辅导压力和学生的学习压力。

(二)研究目的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所在学校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不高,课堂阅读教学中师生互动不热烈的情况,因此试图把微视频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家校共育的资源进行实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加以应用。本研究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一年级学生的阅读现状调查分析,针对实际应用过程中具体案例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出微视频在阅读教学应用中的策略,帮助促进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更加高效有趣开展。

三、概念分析及界定

(一)微视频

2011年,胡铁生老师在《“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中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时间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5),在2013年,胡老师又将微课进行重新定义,将微课定义为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技能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资源。后来,又有学者进行比较,指出微课与微视频的区别是微视频只是一个环节,而微课包含微视频,范围更大。综上,笔者更倾向于微视频是讲解某一知识点的短小视频,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手段。

(二)阅读教学

“课程标准”中有如下阐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发生在课堂上,那便成为课堂教学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文本,而“对话”二字则含义深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人文意识,即通过对优秀作品的阅读,使作品的精神可以对学生的品格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文本意识,即回归书本,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本,寻找答案;整体意识,即从整体上对课文进行把握,理清文章的大意和脉络后再进行一些细节的理解;训练意识,即从时间上,语言上,学生的经验积累上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知识;探索意识,即培养的是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意识,即通过在阅读材料上拓展,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拓展更好的运用阅读后的知识储备,积累阅读素材和方法,达到活用的目的。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通过在知网上搜索相关文献,查阅国内外微视频在一年级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情况,结合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特点和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设计研究方案

(二)观察法

在进行研究时,采用课堂观察法,记录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反馈情况、倾听情况、注意力集中时间和互动情况。为后面现状及问题分析提供依据,完善教学设计方案。

(三)访谈法

为更好的了解所在学校对于微视频资源的开发及应用,对所在学校一年级的3位语文老师进行了访谈,以便研究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四)问卷调查法

在利用微视频进行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之前,为了解所在学校一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对一年级部分学生进行阅读基本情况问卷调查,向学生了解阅读的兴趣,途径,方法,习惯,途径,家长对于微视频教学的意见。在一年级学生微视频语文阅读课结束后,了解学生通过微视频这种方式进行阅读学习的接受程度。

五)案例分析法

笔者根据微视频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了一年级上册的两篇课文《我的小书包》和《升国旗》进行微视频阅读教学设计,然后在一(12)班进行教学实践,为此次研究提供了实践依据。

第一章 微视频及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和作用

一、理论基础

(一)微型学习理论

微型学习理论在2004年被学术界首次提出,也称“微学习”,是基于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应运而生的,具体来说,“微学习”就是一种“以多媒体、跨平台、小容量的网络微内容为学习单元的个人学习方式”。它更能满足全民学习,由四个要素组成:微环境、微学习内容、微媒介和微学习者,而微学习内容则包括音频,文本、图片或视频等媒体形式。目前微型学习形式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基于微视频的学习,微视频在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在微型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调整,把相对抽象的知识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

(二)课堂动态生成理论

叶澜教授是最早提出建立动态生成教学过程观的学者,她认为教学过程应该生成“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最大限度的使教学过程创造性发挥其价值,而微视频正是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将课堂变活,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空间,使学生与教师,与文本不断的交流,不断的碰撞,出现新的学习需求和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才能更加深入。

二、微视频在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微视频的直观性,形象性,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生动活泼的场景也能加深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效果胜于教师枯燥的讲述。另外,微视频的画面,从声音,色彩方面来说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轻松的学。

(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微视频进行辅助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的视觉信息。学生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知识的认知,这样的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从而简化了学习的复杂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量还不够丰富,对于课文或者诗歌的理解往往只能从表面去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单纯地识字和书写会显得枯燥无聊,学生往往不感兴趣,课后的复习也会变成机械的记忆重复,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负担和压力。相反,微视频的生动活泼形象,贴近学生生活,使他们真实可触,在情境中认字,记忆,借助图像记忆都是在帮助学生减轻课后复习的压力,时间一长,自然而然就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年级学生对于文本上的语言描述的场景,环境,色彩,光线等是没有太清楚的概念的,离他们的生活经验也相距较远,所以通过微视频,他们能更加直观的调动经验,在微视频中丰富多彩的画面和灵活多变的声音中感受文字的美,语言的内涵,诗句的韵味,这些都是学生的审美范畴。

第二章 微视频在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一、《升国旗》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升、国5个生字和国字框、绞丝旁2个偏旁。会写中、五4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理解国旗的含义,知道升国旗是一种庄重的仪式。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教学准备

课件,微视频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出课题。

1.播放学校里升国旗的视频。

2.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说话:早晨,在学校的操场上,小朋友们在升国旗,大家立正,向国旗敬礼。)

每周一早晨的时候,我们学校操场上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还记得升国旗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升国旗》。

3.板书课文题目。

教师要在黑板上写课文题目了,请大家注意看:“是独体字;“里面是个玉米的”;“是左右结构的字,它的笔画较多。让我们一起来读升国旗”!

师:“升”这个字比较难读,声母是“sh”,韵母是“eng”,一口呼“sheng”。读的时候,前音不拖,前后一起连读,谁来试试?

4.理解课题。

教师讲解“升国旗”就是把国旗高高地升上天空。在我国的首都北京,每天清晨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候,解放军叔叔都要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国旗,我们的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5. 我们一起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教师朗读,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的读音。

2.我们的课文是带着拼音的,读的时候请大家借助拼音仔细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3.同桌互相读一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指名分句开火车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

5.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6.请同学当小教师带领大家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适当停顿。

通过范读、自读、同桌合作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目的。教师相机纠正,强调生字读音,从学生的已有学情出发,这样既有针对性,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友情链接
教育类网站
政府类网站
校园类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