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
《理想的风筝》是苏教版国标本第12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苏叔阳回忆了恩师的音容笑貌和在一起的愉快生活。课文以三个特写“镜头”——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来表现恩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赞扬他对工作的热爱与追求,表达了作者对恩师的深深怀念之情。
文章起笔舒缓,情景交融,事例典型,手法细腻,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通过哪些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掌握用典型事例写人的构思技巧。
3、初步感知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通过哪些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
掌握用典型事例写人的构思技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跟随作家苏叔阳去放飞理想的风筝,齐读课题。
2、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词语:仰望天穹 翱翔盘旋 连翘花撒脱 擎着 拐杖 蜈蚣 倘若(读词语,相机纠正读音。)两个多音字要特别留意。认识连翘花。
3、读准多音字“转”:这个多音字在文中出现了多次,怎么读?字典中这么说:
转:zhuǎn改变方向、位置 旋转zhuǎn
zhuàn绕着某物移动
学生给多音字“转”选择正确的读音,再齐读句子。
3、回忆课文内容:
《理想的风筝》写风筝还是写人?写谁?(刘老师)刘老师是一个特殊的人,他是一个(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的只有一条右腿的老师。)写人的作文要注意什么?(相机板书:用典型事例写人 特点)
过渡: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理想的风筝》,去寻找用典型事例写人的奥秘所在。怎么找?读书!等到我们把一个一个的事例读懂了,这些奥秘就会一个一个地冒出来。
二、学习事例,整体感知。
1、学习“谈腿疾”
(1)生齐读第四段前两句话,(外貌描写)接着读。师小结:这是刘老师在课堂上谈他怎样丢掉了左腿,可以概括为谈腿疾。(板书:谈腿疾)
(2)为什么同学们听完后对他更加尊敬了呢?关注“笑”字。板书:笑(幽默的最高境界就是自嘲。一般人都害怕别人提到自己的缺陷,可是刘老师不仅谈且笑谈,这些都来源于什么呢? 相机板书:乐观)
2、学习“写板书”
(1)指导朗读第一句话,生齐读第五自然段。指名用三个字概括。师板书:写板书 转
(2)这里有个刘老师转身写板书的特写?请快速找出来。出示句子,指名读。师扮演刘老师慢慢转身写板书,体会“急速地一转”,思考:刘老师为什么要“急速地一转”?(节约时间,板书多,工作认真,顽强执着)指导朗读。(相机板书:顽强)
3、学习“放风筝”
(1)快速浏览课文8-9段,用三个字概括这个事例。板书:放风筝
(2)刘老师他不能跑,但他和孩子们合作放风筝,风筝飞上了天,刘老师的心情——出示:他的脸上漾出甜蜜的笑……(板书:笑)
(3)但他不仅能开心地放风筝,还能像个孩子一样去追风筝。齐读第九段。相机指导朗读。刘老师当时喊了一句话,出示:“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指名读,“你们”指谁?假如你是刘老师的学生,你会去帮助他吗?出示句子:他故意撒脱手……体会“故意”一词。感受刘老师的顽强执着。
三、回顾事例,发现奥秘
1、事例的角度
(1)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刚刚我们品读过的谈腿疾和写板书都是课内的事例写出了刘老师的工作态度(板书:工作),而放风筝是课外的事例写出了刘老师的生活态度(板书:生活)。
(2)如果要写詹兆栋学习认真,一个写他在学校的事例,还有一个事例你会写 什么?如果写李文夕听讲专心,一个事例写语文课上的,还有一个事例你会写什么课上的?这就是用典型事例写人的奥秘之一:选择事例要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人物的品质和精神。板书:多角度。
2、事例的详略
(1)我们再来看看这三个事例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我也一个字、一个标点地统计了:(幻灯出示)
“谈腿疾”9行218字
“写板书”7行 137字
“放风筝”18行 352字
(2)为什么要详写“放风筝”呢?(扣题)同学们,写作文,段落的长或短,是有讲究的,是要想好了的。不是有话就多写点,没什么话就少写点,事例的长短是要根据文章的中心来安排的。这就是用典型事例写人的奥秘之一:事例与事例之间不能平分秋色,而要详略分明,重点突出。板书:有详略。
3、事例的关联
(1)课文的题目是“理想的风筝”,显然,“放风筝”一定要写,还要详写。刘老师“上课”的故事,肯定有很多,作者选了“讲故事”“写板书”这两个。请问,能不能换成刘老师“关心同学”,比如,有同学受凉了,刘老师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同学披上;换成刘老师课上拉二胡?(人物的特点在几件事中要和谐,统一。)
(2)这三个事例为什么能放在一起?——它们有内在的联系,都指向了刘老师的乐观、顽强。这就是用典型事例写人的奥秘之一:用事例来写人,要注意事例之间有没有内在的关联。板书:有关联。
4、事例的连接
(1)还有什么奥秘呢?工作的事例和生活的事例作者是怎么连接的呢?快速找出过渡段。出示句子:“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生齐读。
(2)出示第八段,6、8两段连起来也很通顺,为什么还要加个第七段呢?指名读第七段,明白这段是景物描写。
(3)引导学生读课文1-2段。板书:写景。用写景来连接事例多么巧妙:作者睹物思人再忆事,行文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感人。这就是用典型事例写人的另一个奥秘:用事例来写人,要注意事例之间的连接。板书:巧连接。
四、习得方法,学写提纲
1、刘老师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作者的构思的“匠心独运”,我们也来写一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用典型的事例写出人物的形象。
2、生拿出提纲纸,列出写人的提纲。
五、总结全文
1、结合板书总结全文:这真是一篇很棒的文章,它让我们明白了用典型事例写人的奥秘。同学们,以后在阅读中,要学会用一只眼睛看内容,一直眼睛看作者是怎么写的,你会越来越会读书,越来越会写作!
2、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关注课文的细节描写,感受人物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浓浓的思念之情!
六、作业设计
根据课堂上的构思,仿照《理想的风筝》用几个典型的事例写一个身边熟悉的人。
七、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谈腿疾 笑 乐观 用典型事例写人 多角度
工作 有详略
写板书 转 顽强 有关联
巧连接
生活 放风筝 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