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从第一课时起步

发布日期:2019-04-02 11:08 作者:编辑员 来源:合肥市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 阅读:次 字体:[] [] []

有效教学,从第一课时起步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数课文是无法在一课时内完成的,必须根据学生实际和课文内容划分为两课时或三课时来教学。如此,第一课时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有着奠基作用,为后续深入探究、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学习表达扫清障碍。可以这样说,没有第一课时的扎实教学,就没有第二课时的精彩呈现,所以有效教学必须从第一课时起步。

一、教学现状令人担忧 

一位语文老师说:“第一课时无非就是破题读文,总体感知,教字教词,扫清障碍而已。只不过每个第一课时都这么上,教学实在没劲,学生也没有兴趣。”应该说,这位老师的话道出了第一课时的一般教学程序和任务。因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新接触课文,需要破题激趣,需要整体感知;整体感知需要读通课文;读通课文,自然需要扫清字词障碍。第一课时要完成这几项任务是符合教学逻辑的,许多课文的教学也确实在按此逻辑顺序演绎教学进程。但从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课中,发现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是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是无主题式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会儿是识字,一会儿是资料展示,一会儿又是无明确目标要求的朗读,只求广度,不求深度,主题不突出;二是越位式教学——把一篇课文的主要教学内容都放到了第一课时,缺乏主次之分,结果是走马观花,学生收效甚微;三是八股式教学——所有课文的第一课时都采用“揭示课题→自由读文→反馈字词→概括全文内容→分段写段意”的固定的教学环节,没有因材施教,学生感到乏味。

二、第一课时的重要性

第一课时的教学非常重要,教师要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让学生在情感的诱导下读通顺,读懂课文,并从课文中读出感情来。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同时读熟并理解相关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为顺利的进行第二课时地教学做准备。简单的说,第一课是就是把书读好、把字写好,把情感激发好等,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扫清障碍,激起学生的继续阅读、探讨课文的兴趣。

三、有效教学第一课时

没有第一课时的扎实教学,就没有第二课时的精彩呈现,所以有效教学必须从第一课时起步,那么,如何提高第一课时的效率呢?

(一)、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上好每一节课的保障,必须十分重视这一环节。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遵循阅读活动的一般规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各种因素。一方面,不同的教材,不同的课时应达到不同的要求,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不同年龄阶段或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所能达到的阅读效果和层次也不尽相同。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不但要体现课程目标和课文的学习特征,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水平之间的关系,还要遵从学生的阅读规律,合理地制定学习内容,确定恰当的、合适的学习任务,体现与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之间的区分度和梯度。更何况第一课时往往是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最强烈的时候,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和策略时,要了解学情,因课而异,因材施教;要确切地了解学生的“兴奋点”,这样针对性才会更强,学生的兴趣才会更浓,教学效果自然才会更好。

就不同学段而言,第一课时的课时教学目标应有不同侧重。总体上是围绕“识字、写字”和“把文章读正确、通顺”“初步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要表达的基本情感”等方面明确目标。换言之,是解决让学生知道“写什么”的问题,再加上基本的字词训练。就不同文体而言,目标定位时也应有所侧重。识字、写字量大的一般记叙文要偏重字词教学;感情强烈的诗歌、散文要偏重朗读训练;简单的说明小品文、历史故事,可以在第一课时理清文章的基本构架,理解作者的表达思路,弄清故事的由来过去。

就学生情况而言,应知晓学生对课文的已知程度。(高年级要重点把握预习情况)如学生在课文朗读,生字识字方面的已有的自觉(或自发)训练情况。学生对重点易错生字的形近字的掌握情况。弄清此类情况,方能更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制定第一课时的课时目标。

制定好恰切的教学目标接下来就是应该怎么落实好的问题。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它对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一场演出、一篇文章,都必须有一个精彩的开头,才能吸引观众和读者一样,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也需要一个好的开场白,好的导入语。好的导入就像一场好戏的序幕,令人心驰神往;它又像战前的号角,使人精神振奋。富有艺术魅力的导入,能打动人心,引人入胜,它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往往几年、十几年不能忘记,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审美观念的形成,而且对学生人生观的树立、品德的培养,都会产生积极作用。而精心设计的导语能渲染、创造一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氛围,这种课前创设的氛围和课文内在情境一旦巧妙结合,学生往往会产生豁然开朗的顿悟,达成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的核心。”平时的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着很大的差别,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对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好的帮助。 

在学习《背影》时,我首先让学生听歌曲《父亲》,音乐声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生活细节所深深吸引,然后我问:“有人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父亲的爱很深沉,难以让我们了解,不知同学们有细心的观察吗?”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角色。

(三)、初读课文,接触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文本,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有所感悟和运用。张田若先生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读书的重要性,那么第一课时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多种方法下读通、读顺课文,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层次,掌握文章的大致内容。 

于永正老师的《第一次抱母亲》一课,在第一节课就是专门让学生自己朗读,第二节再开讲。但现在很多老师上课时学生往往还没有来得及去充分地读好课文,老师就让他们谈感悟,作表演,当导游……殊不知学生连课文都没有读熟,他们又怎么会有所感悟和理解呢?所以,无论我们是平时的家常课,还是公开课、比赛课,我们都要让学生充分的读课文,让他们在静静的阅读中生根、拔节。 

(四)、教学字词,注重“语用”

每一篇课文中都会有些难读的生字,学生读课文时很容易在有这些生字词的地方错读、误读、读破句子等,如果不扫除这些阅读障碍的话,学生们就很难把课文读好。在外听课时能发现,老师都很吝啬在生字环节花时间,即便是遇到愿意花时间的老师也都只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来达到对生字词的记忆,很少有老师会细致的教学文中遇到的生字词。如我在教学《清平乐 村居》时,就细致地教了本课的生字新词:

师:翁媪在这是生字,来,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来写翁,我们写的时候要把上面的公写的扁一点,下面的羽,左边写的小一点,右边写的大一点,这样这个字写的才有美感,才有层次感,看看上面的公,这翁是指——

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爷爷,

师:对,指老爷爷,那奶奶在这里是哪一个字

生:媪

师:这个字是女字旁,一看就知道是指老奶奶。翁媪指文中的老夫妻。我们再把这个词读一遍,一起读

生:翁媪

师:带到句子里再读一读

生:白发谁家翁媪

师:刚才他还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够准确? 

生;:他把莲蓬读作前鼻音了。

师:这个应该是后鼻音eng,莲蓬这个词,在现代普通话中,我们正常读轻声,但是在古诗当中为了讲究平仄押韵,应该读他的第二声,莲是生字,草字头,下面一个连接的连,上下结构,千万别把草字头写进走之里,否则莲花就开不出来了。带到句子中读一读。

生:溪头卧剥莲蓬。

师:这里有一个字是多音字,他在字典中有这样的解释,bāo是去掉外面的皮或壳,bō是用强制的方法夺去。剥莲蓬怎么读?

生:应该用bāo

师:对,去掉莲蓬外面的壳或去掉莲子外面的壳叫剥莲蓬,齐读剥莲蓬

师:把它放到句子里,溪头…读

生:溪头卧剥莲蓬。

师:去掉香蕉皮叫——

生:剥香蕉。

师:去掉花生壳叫——

生:剥花生。

师:去掉苹果皮叫——

生:剥苹果。

师:真的吗?谁会剥苹果皮啊?是削苹果皮吧。把剥和削放在一起怎么读呢?出示多音字剥的两种读音及组词。

(五)整体感知,学会概括

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整体,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语言美、思想美、情感美。就像一朵花,整体观赏十分美丽,一旦把花瓣、花蕊、花托都拽开,就会失去花朵的美丽。同时课标也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一篇文章,只有从整体上感知把握,才能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感悟课文的能力。给学生充分的初读课文的时间,然后指名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有什么感受等等。切忌芝麻绿豆统统讲。学生会在多次的训练中,越说越好的。渐渐地,他们对课文的概括能力也会逐渐地提高。 

(六)、抓住重点,巧读课文 

有些教师甚至错误地认为第一课时的教学不能理解课文,也就是不能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其实这样是不完全正确的。我认为在教学第一课时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适当涉及课文的理解。老师抓住课文的重点,找到统领课文的关键问题,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好铺垫工作。如《“番茄太阳”》一课,课文重点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悟明明美好童心对“我”的感染;理解“番茄太阳”的含义。文中多次描写了明明的“笑”,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明明“笑”的语句,重点朗读体会。不需要过多的讲解,让学生可以谈谈各自的体会,这对下阶段的学习很有帮助。  

(七)、注重书写,培养习惯    

    每一节新课教学时,我都要留四五分的的时间专门给学生把难写、易错的字多写几遍,以加深印象。在这个过程中,我很注意对指学生的写字习惯的指导,也经常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握笔方法、写字姿势等。我一直认为虽然自己是六年级的语文老师,但我仍然要重视学生写字。我很高兴的发现,在我和同学们的共同坚持下,我班学生的字也越写越漂亮。我想同学们能够写得一手好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我给学生们留下的终身受益的好处。    

 

教师对教材钻研的深度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深度,教师的教学智慧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做到以上几个环节的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教师应在课前备课上下足功夫,在课上灵活应用。把握好小学阅读第一课时教学的特点,关注好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优化环节,步步落实,求新求变,提高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性,让小学阅读第一课时教学同样精彩。

友情链接
教育类网站
政府类网站
校园类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