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玉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南小恒盛 何梦
【教材依据】
《广玉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第六单元中的一篇优美的散文。
【设计思路】
以“美”为主线,通过让学生欣赏广玉兰的图片,然后对照课文的语言文字,在学生自主感悟语言的基础中,受到美的熏陶,并力争把课文读美。(即欣赏美图——品读美文——拓展寻美)
【教材分析】:
《广玉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本节主要体会广玉兰花开时的各种形态以及叶片的独特,深刻感受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尤其对广玉兰花、叶的描写细致而且形象。
【学情分析】:
虽然同学们对很多花都很熟悉,但如果要他们将某种花按照一定的条理介绍给大家,表达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困难。因而,本课难点是要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学习作者善于观察的精神,以及描述事物的写作方法,进而指导自己的写作。同时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的教学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能找出表达广玉兰特点的句子,品读感悟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理解作者喜爱、赞美广玉兰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理清课文思路,能找出表达广玉兰特点的句子,品读感悟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理解作者喜爱、赞美广玉兰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自主探究、与他人合作,培养协作精神,初步学会探究性学习方法。
2、能通过对文中描写广玉兰的优美句子的朗读及广玉兰图片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现代教学手段】:
通过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直观认识广玉兰,突出重点段(第三、四小节),再配上相应形态的广玉兰花图片,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帮助突破课文的重难点,掌握写作方法,最后为知识拓展,旨在让孩子们从各个角度更加全面地认识广玉兰,喜欢广玉兰。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
2、抓住重点词句的赏读,体会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弄清本节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广玉兰的,理解作者为什么喜欢广玉兰,并一起感受广玉兰的美
【教学准备】:
1、亲自去观察广玉兰。
2、搜集有关具有坚韧不拔品质的植物的诗句。
3、文中的图片和文字投影。
【教学过程】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广玉兰的美。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 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欣赏视频:《我真的到了合肥了》
“逍遥夜的梦在广玉兰的花里盛开”真美啊!你知道咱合肥市的市树是什么吗?是啊,广玉兰树姿伟岸、叶阔荫浓、花朵高雅、芳香馥郁,还能净化空气,是很好的行道树。春天,我坐在4路公交车上,惊叹于她的美,不禁发了这样一条说说:“又到了阜阳路两旁的玉兰花粲然如白鸽的季节,春天从不爽约。”那么作者笔下的广玉兰又是怎样的惊艳呢?
让我们走进第18课,齐读课题。
二、温故知新:
我们通过两组词语来重温课文吧!
出示词语:幽香荡漾 洁净高雅 玉琢冰雕
数世同堂 生生不息 终年不败
你能用上一两个词,给我们描述一下广玉兰吗?
【预设:广玉兰淡淡的幽香在空气中荡漾,让人陶醉。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它的生命力无比旺盛。
广玉兰的花朵是那么洁净高雅,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将我深深的吸引。】
师:看来,你们都已经喜爱上了广玉兰。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爱去寻觅她的美吧!
三、自读寻美:
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默读课文你被广玉兰的那一种美吸引?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留下思想的痕迹。
交流:(预设,循着孩子的思路。)
1、香幽:
你被广玉兰的香味所吸引,你能读一读吗?你的朗读让老师沉浸其中。
“幽香”是怎样的一种香味?你从哪里读出来的?你真会读书。
我们来读读陈荒煤的原文吧,再来感受这份沁人心脾的幽香——
(原文链接:开始,我以为,可能是林丛中有些不知名的野花所散布的气息。但是我在明亮的月光下搜寻,并没有发现有多少野花。有几处小小的野花,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能量,发出净化夜空的幽香。
我继续搜寻,认为附近一定有一个很大的花坛,正在百花齐放,因而芬芳四滋,在夜空弥漫。可是我也没有发现这个花坛。我简直有些迷惑了,我愈是搜寻,愈是感觉到这股淡淡的幽香似乎渐渐变得更加浓郁起来,渗透了我的心灵。
)
2、色美:
你能说出广玉兰的色彩与质感吗?是“纯白”吗?“淡淡的青绿色”?“玉琢冰雕”?
作者为什么说“无法”,是啊!这正是作者的高超之处呢,两个“无法”却非常得法地描摹出花瓣的色彩与质感,读来如见其色,如见其质。
你有过相似的感受吗?愿意用两个“无法”来说说吗?
那么让我们带着切身的体会来诵读这一自然段吧!
3、形秀:
你关注到了广玉兰花开的各种形态。你喜欢哪一种就读哪一种。(指名读)
(1) 含羞待放:你为什么喜欢?把你的喜欢带进去读一读。也喜欢这一句的一起读。
(2) 刚刚绽放:你为什么喜欢?你想读吗?你来评价一下吧,你再来读一个。
为什么要写小蜜蜂呢?侧面烘托刚刚绽放的广玉兰香气四溢。在我们的写作中也可以用一用。
(3) 盛开着的广玉兰花:哪些文字最能触动你柔软的内心?你能读一读吗?
(4) 凋谢了:“凋谢”仿佛总是与伤感并生,黛玉葬花,李清照感叹绿肥红瘦。你为什么会喜欢呢?你从哪些文字中体会到的?你真是独具慧眼!同样双目如炬的孩子一起来读读凋谢了的广玉兰花吧!
再来读读陈荒煤先生的原文吧,相信你会有更深一点的感悟——(链接原文:花开花落、生生死死,当然是永恒的现象,但是我却由此联想到,对于作家艺术家来讲,一颗红心不死,临终在他们的作品里能够发射出强烈的时代的光和热,点燃人们心灵的希望之火,照亮了广大人民前进的道路,才能获得真正的永恒。
因此,短短的几天里,我爱上了广玉兰。)
小结: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所以——远远看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
你理解“数世同堂”吗?
如果说含羞待放的花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娃娃;那刚刚绽放的花是 ;盛开着的花是 ;凋谢的花是 。
生:刚刚绽放的花是亭亭玉立的小姑娘。
生:是朝气蓬勃的小男孩。
生:盛开着的花是父亲。
师:怎样的父亲?
生:高大威武的父亲。
生:还是端庄美丽的妈妈。
师:那凋谢的花呢?
生:是两鬓斑白的爷爷。
生:是饱经风霜的爷爷。
生:是慈眉善目的奶奶。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啊。是呀,这就是——“数世同堂。”
师:这边的花谢了,那边又悄悄地绽放;今年花期结束了,来年又盛开了,这就是——“生生不息”。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远远看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
从含羞待放到刚刚绽放再到完全盛开,最后也不忘已经凋谢了的,作者观察之喜之,匠心之独具,值得我们学习。
4、叶趣:
你发现了叶子之美,你能读一读吗?老师也带来了它的叶子,你想到了书中的哪些词语?
广玉兰的叶子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你还读到了怎样的叶子?你感受到了什么?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我们从广玉兰的香幽、色美、形秀、叶趣,见识了她的美,所以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四、探究生命之美:
请你快速浏览课文,你能画出课文中表现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吗?小组合作交流
让我们一起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吧!言为心声、托物言志,让我们走近作者更能体会他为什么赞美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电影事业家陈荒煤出生于上海。之所以取笔名“荒煤”,他本人曾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取名荒煤,则是与原名光美谐音,另一方面,也是意味着,一块荒野中的煤石,尚未发光,但最后终于将燃烧起来。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荒煤”的内涵,直到生命的终点都坚守信仰,始终在燃烧自己,发光发热。)这也是生命力的一种质朴表现。
五、迁移仿美:
广玉兰,我们不仅爱它的外在,更爱它的品质,相信你也有自己喜欢的植物,你想仿照课文的写法把你喜爱的植物写出来吗?(想)
师:你认为课文哪一节的写法最值得你学习呢?(第三节)
师:小组讨论一下,你有什么启发?
生:作者观察仔细。
生:作者发自内心地爱广玉兰。
生:这段话的结构是——总分总,
师:平时我们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种结构!这样就可以将要表达的内容写得清晰、明了。
六|、拓展寻美:
同学们,咱们我们身边广玉兰树四季常青,每年春天如期绽放。愿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善感的心灵,去感受身边的美好。
自古玉兰花就契合咱们中国人的传统审美,咱们的传统文化中处处有她的身影,我们一起来欣赏。
七:阅读赏美:
找一找陈荒煤先生的《广玉兰赞》读一读,也可以搜集一些赞美其他植物的诗歌、散文读一读。推荐《致橡树》、《白杨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