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 叶雅婷
案例题目:《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方案 |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篇课文。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是得不到葫芦的。 |
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学二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是课堂上仍需老师的指导、点拨。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语气。 (二)过程与方法 进行抓住提示语进行朗读的方法指导,学习具体细致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学习具体细致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 |
教学方法: 抓住第一、四两段中写葫芦的句子,使学生知道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抓住写种葫芦人所想、所为、所说的句子,使学生在具体感受故事中的形象后,知道不了解或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光顾葫芦不顾叶子,是得不到葫芦的。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出示字词句卡指名读。 3、听录音范读,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导看图 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仔细观察,找找两幅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图文对号,找找这两幅图分别于课文那个自然段相照应。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课件出示描写葫芦可爱的句子)
生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哪些词句写出了小葫芦的可爱?
师生交流。预设:细长、雪白、长满,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4、学习具体细致的写法仿写牵牛花。
5、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2、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用“——”勾出种葫芦的人所想所说的句子;用“~”勾出邻居所说的话,好好读一读。
第一句:“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出示:“有几只虫子怕什么”和“有几个虫子不可怕。”对比朗读,体会感叹句语气的强烈。
学生读:“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学生找到提示语: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指导学生用自言自语的感觉来读好这句话。
师引导语设计:真盼望小葫芦能长得更快些,更大些,加入种葫芦的人的期盼再读这句话——“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那个人一听,心中顿时冒出两个大问号——“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分角色读好对话。 五、总结全文,明白道理 同学们,课前我们提出的问题: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都落了?你找到答案了吗? 学生交流后,出事课件,教师结合课件进一步引导,完善板书。 |
教学反思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母语教学最重要的是学习语言,而理解了语言并不等于会运用语言。教学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阅读能力较强而表达能力较弱。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来说,“得言”比“得意”更重要。因此,在阅读理解的同时,一定要积极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文质兼美,用词恰当准确,如果能善于发现、捕捉这些经过精心锤炼的词语,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文品词,在情境中揣摩、品位、感受词语形象,必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知识和形象的原始积累,并在与新的知识进行同构、重组的过程中,语感得到充分的锻炼。结合第一自然段中对可爱的小葫芦具体细致的描写,让学生仿写牵牛花;介绍反问句的特点;教给抓住提示语确定朗读语气的方法指导。这些都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