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发布日期:2019-03-27 10:08 作者:编辑员 来源:合肥市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 阅读:次 字体:[] [] []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谢静茹 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  小学语文

摘 要:阅读是一个人涉猎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人汲取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手段,可以见得,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给学生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引领学生探索未知世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教育教学中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学生    语文      阅读

1 引言

目前,学生在课堂上缺少合作、互动、质疑的环节,不仅在知识上会有所缺失,在能力的锻炼方面有将有较大的阻碍。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对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进行培养与训练,将可以使课堂的教学更加优质与高效。教师的讲授与语文阅读思维的培养相得益彰,将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调动,也让教师授课更加轻松,课堂也将回归最初的活力而不是满堂灌的模式。将学习内容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可以使学生得到锻炼,可以使他们能够更快、更自然地接受各个学科的知识并能调动自身思维潜质来思考分析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语文阅读教学的引导工作,发挥才智让自己的学生爱阅读,会阅读,并在实践的锻炼中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在这方面要形成默读习惯,形成总揽习惯,掌握汉语结构。

2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方法

2.1 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可以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学生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会认真听老师讲课,才会主动研究问题。所以,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去阅读,真正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阅读。可以通过故事赛、朗诵赛、读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孩子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外书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书读得越多越能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就越会读书,越喜欢读书,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2 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从预习入手养成阅读的最基本习惯,为自主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打好基础。 “练习阅读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叶圣陶如是说。在教学中,注重“指导、督促、激励”三结合,教给“读、划、查、辨、试、答、疑”预习七字诀。这预习七字诀的操作分别是:一读,快速通读,了解文章主要写什么;二划,划有疑难的字、词、句;三查,查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字难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让”不“引”则虚,只“引”不“让”就空。阅读学习的有效性,来自于学生内在的动机和好奇性,来自于学生主动探究和尝试的兴趣的满足,更要来自于教师的有效地“让”和“引”。语文教材有着鲜明的性格与特点,内外兼修,强调和谐与品味,这同时也是审美的关键所在。科学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核心素养策略,通过核心素养使得学生可以快速地熟悉语文文化,带来丰富的语文学习体验。

2.3 因材施教进行教学
  相对于传统的大班,小班的学生人数要少很多,每个学生得到的关注也更多。小班化的教育理念以个体发展为主,看重每个学生的个人进步。教师精力的相对集中,也让“因材施教”变得更具可行性。这要求教师对自己的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对每一个学生都有准确的认识。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了解自己的学生,针对他们的特点制订训练计划。平时的课堂表现,各科学习情况,阅读练习的完成情况,都可以作为参考。此外,单独的阅读心得交流必不可少。阅读是很主观的,每个人的情况都有差异。安排时间了解每个学生的阅读情况才是最主要的参考标准,制订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由此而来。喜欢看小说的学生多给他们推荐一些时文精粹,逐渐改变他们的阅读偏好;阅读习惯不好的学生着重纠正他们的习惯,督促他们多做读书笔记,写写读后感;阅读能力出色的学生引导他们去尝试一些名著,如《百年孤独》、《在人间》之类的。这些有一定思考性的书籍虽然对小学生而言难度很大,很考验人的理解能力,但一直让阅读能力出色的学生阅读一些毫无难度的儿童读物,进步空间不大。虽然说小班化教育给教师减少了任务量,但要真正做好因材施教,并不比大班教育轻松多少。老师和学生商讨学习方案,同时对于学习的方案进行分析,要进行分层次的教学,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能力差别的,因此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学习,让学生自己成为理想中的那个学习状态,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得整个的学习目标是明确的。

2.4 积累阅读知识

学生的搜索积累方法一般可分为两种:一是感受搜集。小学生把在实际中亲身感受到的各种优美词句显现的抽象艺术、实际现象积累起来。这种积累发生随时可以,没有特定要求,学生学习到的是字词优美的实际片段。二是分类搜集。学生积累到的优美句子,也要在应用中理解。具体的方法是鼓励学生在创作中使用积累,并在点评中设立言语平民化、实际化的评判手段,老师和学生相互交流。通过这些锻炼使生活的积累最终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学生朗诵的优秀篇幅也要运用到创作中去,主要手段一是让学生多做词句改编的锻炼。另外,相互表达带来的彼此的经验,又是语文学习以外的另一方面优点了。因此,面对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促进课堂教学中的改革创新,摆在每个教育者面前。在这种情况下,过去的教学模式,基于教科书到教室,利用课堂实践和时间增加的方式,不可否认的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固有的教学理念,不变的教学模式,最终形成了我们学校语言课堂教学的现状。信息技术时代,交际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掌握的能力,所以现代社会对语言功能有了新的立场,口语交际已成为中国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新课堂。

3 总结

语文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来说是很重要的,它是思想交流的工具,语言的基础,应当作为所有学科基础中的基础。语言能力,可以来确定在其他学科能力的水平,这是一种必要的学习性语言。此外,对于没有语言学习仅仅是一个不错的成绩,而不是具有良好的文学品质,语言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不能急功近利,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专注于语言课程培训对今后的发展和教育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文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教育研究——以沪教版语文教材为例[J].学周刊.2017(23)

[2]袁聚坡.浅析小学语文中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J].学周刊.2017(25)

[3]胡春梅.文本特征:书册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以《小王子》教学为例[J].语文建设.2017(13)

[4]孙波.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D(学术刊).2017(06)

友情链接
教育类网站
政府类网站
校园类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