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发布日期:2019-03-25 16:36 作者:编辑员 来源:合肥市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 阅读:次 字体:[] [] []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合肥市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  语文  陈红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通过持续而广泛的阅读,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就会越来越深厚,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发展、提高,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近年来,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得到许多语文教师的重视,但形势仍不容乐观,依然暴露许多问题。语文教师,应该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那么,怎样才能充分激发小学生自主的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呢?

 一、 兴趣为先,营造自主阅读的氛围。

 阅读课上教师的讲解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用心读课文,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因为,学生只有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会有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感觉,才能积极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1、情境创设

每堂课的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方法有很多,设计问题,由课题引发,利用新媒体技术等。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在讲授新课文之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在阅读中播放合适的背景音乐,或者在阅读中创设特定的故事情景等等。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如教学《月光曲》这篇课文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使学生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再如在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时,孩子们就会提出好多问题:课文为什么要用这做题目?课文讲了那几件事?叶圣陶先生怎样给我批改作文的?叶圣陶老先生为什麽让我去他家做客?等等,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自主的在文中,在读中,在感悟中,在讨论中寻找答案,兴趣浓厚。这样在阅读探究中孩子们就能有一点独特体验,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在读中悟道到的见解,都应给予鼓励。

2、榜样力量

可以利用各契机,用自身的言描述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表象,孩子对课的一向往。周的阅读课,根据不同的年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部分童故事、成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着,用生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学生烈的看欲望,激孩子阅读类籍的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不可低估。在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3、适时激励

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逐渐地涌动起来。譬如教师在课堂上,及时树立阅读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及时进行激励表扬,这样便会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气氛。

在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向交流。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质疑,共同探讨问题,使师生成为交流的伙伴。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有阅读的兴趣与欲望。 

 、能力提升,提倡阅读的新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联系阅读教学,就是要提倡自主性阅读、交流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主动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出色的文本,教师要整合阅读资料,对学生进行阅读语文能力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的感情发生共鸣,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树立学生自主阅读意识。教师可根据文本的特点,用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去感动孩子。如在《最后的姿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引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赏析感悟和运用中解读人物形象,让学生在自然渗透、潜移默化的自主阅读中获得心灵的震撼和人生的启迪。

在课内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寻找阅读切入点,在阅读过程中寻找一个切入点,精心设计,让学生全身心投身到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思考、探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发展的条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阅读能力组建阅读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进行探究。教师要采取同组异质的原则组建合作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中更好地进行阅读。教师要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促使学生内化语言迁移语言,达到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让学生能够将阅读和写作有效地融合起来。针对不同的阅读小组,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的阅读教学要求,让学生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阅读活动。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实际阅读能力教会学生自主阅读,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教学。教师不但要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进行阅读教学,还要唤起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之间的共鸣,让学生懂得如何选择不同的文本进行自主阅读。

三、 授之以渔,熟练掌握阅读的方法

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知识来源于实践,阅读能力也是在实践中形成的。阅读能力的掌握与否,是检验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决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应“授人以渔”,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学会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体包括精读(含朗读)、略读(含默读)浏览(快读) ”三类。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精读、略读、浏览是综合运用的。在阅读一篇课文的过程中,三者还常常遵循快读略读精读的次序:先用快读法,迅速选择阅读材料;再用略读法,迅速抓住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重点;最后用精读法,正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读完某段或某篇后,应引导学生回想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读书方法。如引导学生说出一句话、一段话是如何读懂的等等,并鼓励学生把学到的这些方法不断地运用于阅读实践,逐渐形成独立阅读能力。一种阅读方法的习得,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必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逐步熟练,最终形成能力。

四、课外阅读,打开生命体验的新视野

在抓好课内阅读的同时,也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使小阅读教育大阅读教育方向发展。从阅读内容来说,不但要选择真、善、美的读物,而且要博览新、活、宽的读物;小学生各方面都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心理、大脑,还是神经系统,都会随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及明辨是非的能力都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课外读物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选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如《金色童年》、《校园趣事》、《假日行动》等,这些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文章的语言很容易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联系。2、要与学生的心灵世界息息相通。小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童话故事具有幻想性,故事里面的人物是虚构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事件也不是生活中实有的,但幻想中却往往寄托了孩子们的希望和理想,折射出他们内心的精神追求。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说,具有很大的魅力。科幻小说不仅具有幻想性,而且还带有一定的科学性,是人们美好愿望的一种体现,和童话比起来,更具有现实意义。3、读物的语言水平要略高于学生。要让学生广泛涉猎千古传诵的经典范文,此类文章文辞优美,能直通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读这样的文章,语言和精神的修养都会得到提高。如名家名句”“唐诗宋词等,要让学生多读。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是的,通过自主阅读,学到了实实在在的技能,领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并且使他们摆脱了依赖课本、依赖老师的学习习惯,真正从学习中获得了知识,获得了乐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才能使其终生受用。

友情链接
教育类网站
政府类网站
校园类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