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本阅读的策略分析
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 语文 班主任 冯霞
【摘要】在我国教育水平的飞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的概念不断深入,随着新课标课改的不断发展,社会也越来越重视小学语文的教学和语文素养的提高,而文本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主要的部分,阅读已经成为学生们获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的不可或缺的途径和技能。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文本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的重中之中。而在新课改的建议倡导下,语文课程教学逐渐把阅读目的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具体内涵方面。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阅读;兴趣,培养,策略
一、小学生文本阅读的现状
文本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由于小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认识不深,因此教师要在文本阅读中起到良好的知道作用,但在现在我国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文本阅读能力存在很大的问题,忽略教学方法的指导,忽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帮助小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在提高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状况不尽人意。文本阅读能力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实际相分离,内容形式单一枯燥,不新颖,刻板,千篇一律,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不能做到主动阅读。而且在华丽枯燥的文字表面遮盖下,其实质破败不堪。虽说生活文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成就了文学,但也过分也强化了文学。小学语文文本阅读在传统的基础教育方式下,只是对小学生进行文本表面的朗读和文字的解读而已,学生无法真正达到理解文本内涵的目的。使得学生在文本阅读上提不起兴趣,甚至会产生抗拒厌烦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降,阅读兴趣丧失,同时也影响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
二、激发小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重要意义
1.改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阅读形态
随着新课程课改,素质教育在发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在深入人心,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语文文本阅读的重点难点以及更深层的意义,都是通过老师的理解,直接灌输给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不但没有得到提高和培养而且也将学生自身所具备的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严重制约[1]。所以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阅读形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丰富知识。
2.丰富阅读,发散思维
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培养小学生文本能力阅读,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横向的学习宽度和深度,还能有助于向纵向的储备知识点深入,潜移默化的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语感,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逻辑能力的增强,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小学生对文本中所要表达的内涵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思考思考体会出来,通过想象力的自由发展,最终将小学生在语文文本阅读方面的能力全面提升。
3.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提高学生文本阅读能力,开展文本阅读活动,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底蕴和广阔眼界,有幽默的教学语言,精湛的阅读教学能力,和随机的教学机智。小学生知识能力有限,想要提高阅读能力,需要依靠老师的指导和教学,由于老师受过专业的教学培训,拥有对语言专业的敏锐程度,以及丰富牢固的文学功底,所以老师在长期的语文文本阅读中,对于文本中,作者通过文本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情感体验,甚至更深层的意义,理解更加透彻,阅读得心应手。教师从而在实际的语文文本阅读中,不断扩宽视野,增强理解能力,不断地优化自身的优势,弥补自身的缺陷,扬长避短,将自身的能力最大化的提高,更好的为足额生服务。
4.合作共赢,提高能力
在开展文本阅读活动中,往往会创设问题情境,这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需要小组合作完成,小组合作考验的时学生之间共同学习,思想交流,互利互助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能够不断培养学生合理分工,相互交流,互相评价,总结概括,结果展示的能力,从而在生活中得心应手的灵活运用这些能力,在文本阅读中体会合作共赢快乐。
三、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策略
1.转变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水平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知识的灌输,问答式的教学,教师多以自我为中,没有以学生为主,使文本变成一种题型的训练,知识的堆砌,没有感情的文本阅读让学生失去兴趣。所以转变教学方式,提高专业水平。作为一名语文教学者,首先要把握文本,多角度的分析文本,解读文本,小学生的了解的知识有限,阅读能力有待提高,好奇心强,会产生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所以将自己的身份定性为小学生读者,以小学生的身份去感受文章的内容和情感,以他们的心态去解读文本,尝试以小学生的思维思考问题,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具体分析,详细捉摸,以简单的方式呈现,层层递进,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创设情境,激趣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文本产生兴趣,才会集中投入文本中,首先教师要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利用文本资源,精读文本片段,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创造教学情景,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解,使学生融入阅读教学活动中,感受到阅读教学的快乐,通过学生相互间提问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感受文本,思考文本,感想文本内涵。比如在解析神话故事《哪吒闹海》。中,教师要利用经典动画初步激发对哪吒人物的兴趣,出示文本哪吒闹海的精彩片段,模仿哪吒的动作演一演,感受动词的精妙之处,边读边带上动作,读出哪吒的机智勇敢,武功高强,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人物之间的对话,“哪吒在见到凶恶的龙王三太子会说些什么呢?会是怎么说的呢?””三太子见到小毛孩哪吒会是什么表情,又会说些什么呢?”不仅扩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还能丰富教学内容,体会人物心情,感受人物形象。
3.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生由于年级较小,心理不成熟,知识储备不足,视野狭窄,自主能力和独立能力较弱,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文本学习中。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及时鼓励和帮助指导,但不能过分的参与其中,干预学生阅读的内容。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把关键的词句或喜欢的语句画出,或摘抄在自己的阅读笔记中,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能促进学生阅读兴趣。
4、巧用细读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阶段的小学生经验都不足,想象能力丰富,好奇心强,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自主性差,独立能力较弱,能力比如在课堂学习中集中力较弱,学习时间无法保持太长等。因此,根据以上小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老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积极发挥小学生的优势,尽量弥补不足。将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丰富新颖,是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被吸引过来。老师在授课之前,将有关问题提前预留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制造悬念,进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对于文本中的生字生词,老师要让学生提前查阅字典词典,进而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深印象。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文本阅读能力需要 重点关注,文本阅读是语文教育课程学习和理解中最重要的基础手段。所以,老师要在具体实施语文文本阅读时,将文本进行详细认真的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明白文章具体所讲述的内容。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文本细读的能力,而且还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考模式,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有助于文本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4):194-194.
[2]韦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探究[J].中外交流,2017(18):124.
[3]陶敏.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6(3):62-62.
[4]柴雨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的解读策略 [J].浙江教育科学,2012(2):23-25.
[5]许福平.浅谈小学语文激发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9):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