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
合肥市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 语文 李盼盼
摘 要: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孩子尤其重要,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更要注重这方面的教学。其次,现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自主阅读则是这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最基础的一面。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笔者将从激发学生兴趣、树立阅读目标、教授自主阅读方法和发动积极性这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从而归纳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以期待对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所借鉴。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自主阅读
引言:
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阅读在其中占了很大的部分,而在听、说、读、写的能力中,我认为“读”的能力尤为重要。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刚开始接触知识,并且他们接触这个世界也可以通过阅读来认识,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有些孩子对知识的求知欲也很高,可以说,小学阶段是读书的最佳时期。笔者认为,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一、激发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对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他们身上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这个时候的他们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只有对这项事物感兴趣,才有可能继续有探索的欲望。相反,如果孩子对一些事物不感兴趣,那么即使教师强制他们做,效果都不会好。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是教学还是引导孩子自主阅读,作为老师,都要利用自己机智的大脑为孩子创造各种有利他们学习的氛围,从而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和兴趣。也只有把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给激发出来,才能够在阅读方面取得不错的效果。例如,教学《金蝉脱壳》一课,作者描写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写得活灵活现,生动逼真。然而,很多学生根本没有亲眼看过金蝉脱壳的真正的过程,所以对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不会那么深入。这时,教师就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金蝉脱壳”的图片和“金蝉脱壳”过程的视频让学生观看。那优美生动的画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孩子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奇特动人。孩子们阅读文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自主阅读的能力不断的得到提高,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得到增强。
另外,一个成功的自主阅读者,首先是一个兴趣阅读者。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乐此不彼地去阅读。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前,我先让学生课前了解家乡的春节习俗、地方文化和风土人情,激发他们了解不同地方习俗的兴趣,再引导他们阅读本组课文,进北京看西藏出新疆,最后展开一系列的课外阅读。北京春节的习俗、独具一格的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以及和田维吾尔的风俗人情无不让学生眼界大开。这样的兴趣导引,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学生轻松求知,教师轻松教学,教与学达到高效的有机交融。
二、要让学生树立阅读的目标
如果孩子对阅读已经产生了兴趣,那么当他在阅读时,每一次的阅读都不能够漫无目的的读,作为老师,应该要让孩子树立明确的阅读目标,这样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对老师的要求可能就比较严格,老师要提前备好课,精心钻研阅读教材,准确把握文本的目标。例如:提出问题“小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让学生扣住文章的关键词句体会文章的内涵。但这仅仅是文章的内容层面的理解感悟,因此,我的第二个问题是“课文是怎样来写出小珍珠鸟逐渐信赖我的过程的?”这是从文章的语言形式的感悟,文章的写法方面提出的阅读目标。第四自然段把小珍珠鸟逐渐信赖我的过程写得非常,是品味文章写法的重点,这样的问题引领,学生就能知道,原来文章是通过 “起先……随后……渐渐地……后来……”这样几个连接词细致地写出了小珍珠鸟逐渐地、一点点信赖我的过程。
因而,只有树立正确的目标,学生的自主阅读才能得到正确地引领。
三、教给学生自主阅读方法
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并且老师也对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好了指导,接下来就是要交给孩子们一些自主阅读方法。而阅读能力的提高,既要依赖课内课内、又要依赖课外,还要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以课本的每一篇课文为例子,引导学生精读;名家名作、美文佳作,很值得精读积累甚至可以把其中精美的语段背诵积累下来;有些情节性强的文章,篇幅较长的可以选择略读或者是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拿到一些报刊杂志,可以先泛读,然后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精读。有些文章不一定每次都精读,如课文,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能要读很多遍,有时后为了学习的需要,可以让学生浏览。阅读的方式也有很多,有出声的朗读、诵读还有默读,读课外书时要让学生学择默读,为了便于理解;学习课文需要积累背诵的要让学生大声朗读,便于记忆。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现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老师们喜欢“一贯到底”或者是喜欢“一问一答”,甚至是“刨根问底”,也就是老师喜欢问一些自己提前设计好的问题,对于这样的现象,基本上属于“老式教育”,教师完全主宰课堂,学生仅仅是接受者。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我们要摒弃。现在,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要主导课堂,要把课堂时间尽可能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孩子的潜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做回“课堂的主人”,把自主权还给孩子,他们才会有“主人翁”的意识,自主性才会得到充分地发挥,能力和潜力才会无限发挥,才能找回自信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教师要无限相信学生的潜力,适当“让一让”“舞台”的位置,学生的表现会给你呈现别样的精彩。特别是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的能力才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与提高。
五、强化实践,让学生形成能力
如果要培养孩子们的自主阅读能力,仅仅培养他们的兴趣是不够的,还要有相应的阅读实践。要着眼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课本到课外读本、从教师导引到自主自觉的不断积累与实践,借助行之有效的抓手,强化学生的阅读实践,逐步养成学生自主阅读的拓展延伸能力。
1、增加阅读内容
这样做既可以充分使用好教材中的阅读课文,让孩子可以运用自己的阅读能力,从而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又可以借此让学生有机会多多读读课外书,这样就可以拓展我们的阅读视野,也可以让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运用和提升。
2、拓展阅读渠道
作为老师,不管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要多多鼓励孩子通过图书馆、网络、调查采访、实验、观看音像制品等途径,大量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比如学习一篇新课文,老师可以提前让孩子通过各种渠道来搜集相关作家的时代背景等资料,并且书本上课后会有一些小知识链接,这都可以作为自主阅读的内容来对待。
3、做好阅读感受的记录
有一句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确,当学生在阅读时,肯定会有一些疑问或者一些感受,这个时候就可以动笔写写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当读到好文章或好书时,随时摘录下其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感想,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使阅读有所收获。
4、注重读写结合
作为学生,不仅要会阅读,还要会把在阅读教学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要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有句话说,写作文离不开借鉴和模仿,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文本材料,通过引读借鉴,让学生领会一些写作的技巧,学以致用,以读促写,这样不仅可以简化繁复的作文教学,又可以有效提高作文质量。
不管在哪个阶段,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自身的目光一定要放长远些,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而“培养孩子们的读书能力”则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自己阅读能力则是重中之重。另外,对于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可以只单单进行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是要各种培养策略要灵活综合运用,确保达到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许海鹰.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索.语文学刊,2008-06-30.
[2] 郑亚成.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考试周刊,2015-08-11.
[3] 路慧敏.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习惯的相关方法.新课程学习(上),2014-11-08.
[4] 褚立平.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探索与实践.小学教学参考,2012-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