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设计中渗透自主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南小恒盛 胡盼
一、在教学设计中渗透自主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的意义。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三分功夫在课内,七分功夫在课外亦是这个道理。学生学会自己读书,学会自己领悟阅读,其实更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能否扎实地教;学,能否轻松地学,都离不开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师在备课阶段充分地预设,充分地备足教材及学生,在教学设计中设计出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元素,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会学习、学会阅读、学会主动自觉地用自主学习方式达成学习目标,这样才能实现在课堂上训练及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目标。那么,如何在教学设计中渗透自主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呢?
二、整体教学设计着重体现学法迁移的指导,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训练,积极开展小组合作互助学习。
小语课堂上要想真正实现自主性阅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主阅读,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训练,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欣赏和品味,最后完成自身的学习任务。教学设计中着重体现了学法迁移的指导,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训练,积极开展小组合作互助学习。
三、低段教学设计注意兴趣引领,识字能力提升自主阅读水平。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识字水平的差异,其实不单单是由学前所受的教育造成的,更多的是识字兴趣的差异。因而,大量识字的前提就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如:低段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部编版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方法多样。包括借助情境图辅助识字教学的方法,还有数笔画、加减、形近字比较等方法来辅助识字教学。在张老师的教学设计《秋天》的案例中,张老师一开始便谈话导入“提问:你是怎么发现现在是秋天的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叽叽喳喳都有话说。有的说天气变冷了,老师夸他注意到了天气的变化;有的说树叶开始飘落了,老师夸她观察到了植物的变化。学生非常乐意跟着老师的步伐一起去感受秋天的美妙。孩子们对“秋”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拼读、组词找小伙伴的方式让学生来说一说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秋”字的样子。学生便会调动之前的学习方法,使用加一加,还会注意到笔画的变化,做个细心的孩子。再比如:李老师在教学《小书包》一课时,教学目标为识记“书、包”等11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3个偏旁,会写“早、书、刀、尺、本”5个字。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铅笔)
(2)像糖不是糖,有长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它可不怕脏。(橡皮)
(3) 有方有圆,有高有矮,肚里有笔,书包中藏。(笔袋)
接着李老师提问:铅笔、橡皮、笔袋它们都藏在哪里?(书包)今天大家就和朝夕相处的“小书包”一起来学习生字。先学习“书包”两个字。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学习识字的过程也不枯燥乏味了。
在识记字形的时候,先指导学生观察“书”字,使用拆分的方法,可以把“书”字分成三部分:由横折、横折钩组成了一个楼梯的形状,还有一个竖和一个点。然后编小口诀记住“书”字:书是小阶梯,一竖到顶点。继而引导学生观察“包”字,介绍“包”字的偏旁——包字头。在教学“包”字偏旁的时候,教师提问学生还在哪些字中看到过这个偏旁?再说一说记住这两个字的方法。 最后请学生组词识记,多种形式读词。李老师小结:刚才老师和同学们用拆部件编口诀、“加一加”等方法记住“书、包”这两个字,真是太棒了!以上两位老师都很注意识字方法的传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又掌握了识字认字的方法,就非常容易自主阅读了。还有许多老师根据学情特点创新识字方法,比如借助词串多样识字;在生活中搜集字词片段、实物识记;设计游戏环节,快乐识字亦或者找一找朋友,演一演情境。指导学生在充分观察后练习书写。识字后老师们都能及时指导学生积累识字方法(加一加:给某个字加一笔变成另外一个字;给一个字加上不同的部首变成另外一个字;换一换:把一个字的偏旁换成另外的偏旁变成新字;减一减:一个字去掉一部分变成另外一个字),增强自主识字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自主识字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以前是老师要求学生课文阅读,现在是学生主动要求去读课外书,去用自己认识的生字了解更多的知识。
四、中高段教学设计开拓阅读空间,学法迁移,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在中高学段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中,老师们采用了课前预习法,要求完成预习作业,分为抄词语、查字典、搜资料等三个阶段完成预习单。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目览、口诵、手批、脑思的良好读书习惯。恒盛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做了预设。如:万金琴老师的教学设计《九色鹿》中,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懂得知恩图报,学会讲故事。针对这个难点的突破,万老师采取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情境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懂得知恩图报的教学目标。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请学生通过朗读再现故事的画面。总结学法,使用了抓关键词,发挥想象,反复朗读的学习方法,读出了故事的画面。并且进一步要求同学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由朗读课文3-5自然段。学生以读促悟,赞美见义勇为;以演促悟,体会感激之义;以思促悟,谴责忘恩负义。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主动进行了学法迁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领悟。在课堂上,老师把更多的阅读空间还给孩子们,让他们把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主迁移、运用、巩固到课外阅读中,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五、教学设计不断创新,围绕“提升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想真正提升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阅读方法的指导很重要。对于一般性的文章,教学设计中应注重略读方法的指导。对于精读文章,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因势利导,将有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传授给学生。设计中体现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批注式阅读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相结合,共同投入到文本互动中去。如:在讲解《师恩难忘》的时候,设计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去理解文本,在过程中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以上只是一斑窥豹,只有语文老师们用心钻研教材,丰富教学设计,力求呈现精彩的课堂,让每一节常态课都上的精彩万分,才能真正地提升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