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绘本 止于习惯

发布日期:2019-03-25 16:27 作者:编辑员 来源:合肥市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 阅读:次 字体:[] [] []
 

始于绘本  止于习惯

——浅谈如何激发低段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   小学语文  李亚林

在我国古代,有一句名言:“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它的意思就是说,不是不会做,而是不肯去做。其中的“能”是指“会不会”,即智力因素;而“为”指的则是“肯不肯”,也就是非智力因素。惠特曼曾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到,并且以或赞叹、或怜悯、或热爱或恐惧的情感感受到了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他的所见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在那一天,或那一天的某些时间,或者在很多年里,甚至延续终生。”这就是阅读的力量!

 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劳动节俭意识淡薄。面对失败和困难,一蹶不振;布置的任务总是拖拉,缺少责任心,缺少规则意识,城乡结合部的学生表现得尤为突出。针对这种现状,我一直在思索根源何在,如何加以纠正。直到参加了上海市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李莉老师的《用爱和责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讲座,笼罩在心头的那团迷雾总算散去了,是由情商的高低不同造成的,而小学阶段正是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 “学生规则意识”就是学生好习惯的主动养成、自觉的保持。教学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认识过程的感知、注意、想象、记忆、思维等智商,还取决于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情商。就现在大多数学生而言,智商的差异并不悬殊。大量的事实表明,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情商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大量事实也表明,成功人士不是智商很高,而是情商很高,情商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情商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刻不容缓!但简单的说教显然已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孩子听的耳朵都快磨出茧子来了却效果甚微,他们需要一种更具心理冲击力的、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新途径,那就是“绘本”。

绘本指以手绘图画来讲故事的儿童读物。绘本以画为主,字少而画面丰富,以画传达故事情节,很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内涵,图与画之间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表达绘本的整体意境,能带给孩子美好的熏陶和教育。培养儿童读图和阅读简单文字的能力,让儿童积极向纯文字阅读过渡。尤其是儿童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让儿童爱读书,快乐地读书。 让学生在绘本旅程中自然地感受阅读的快乐,利用写绘培养他们的学习力和创造力,使他们从阅读中感受到学习、创造和成长的快乐,让他们在快乐绘本阅读中健康发展。

一、层次性分明

针对不同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悦读划分层次进行。它可分为这样三个层次,由低到高:一二年级低段为第一层次,三四年级中段段为第二层次,五六年级高段为第三层次。选择适合此学段学生的绘本并加以归类,每学期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悦读相应的绘本故事,每周一次课,悦读一个故事。比如一年级学生主要强调的是习惯的养成,学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身份转变的同时,规矩也变多了,约束自己的东西更多,他们迫切需要行为上的指引。所以推荐给他们的是习惯养成类绘本,《大卫上学去》、《根本就不脏嘛》、《图书馆狮子》、《别让鸽子太晚睡》等。而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此时已经有了自我的意识,那么就要选择认识自我、与人交往等方面的故事让他们去读,从而正确地指导自己的行为,知道什么该怎么去做或者说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这样就可以安排一下内容:《勇敢的克兰西》理解“丑小鸭”这个角色;《我就是我》能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正视自我; 《你很特别》认清自我; 《世界为谁存在》理解故事,反思自我; 《永远爱你》认识妈妈的形象; 《一个不能没有礼物的日子》认识爸爸的形象; 《笑容不见了》了解笑容的可贵; 《给姑妈笑一个》学会对生活保持微笑; 《爱花的牛》能谈谈自己对美的认识;《大手握小手》理解握手的含义; 《最珍贵的宝贝》明白谁是“最珍贵的宝贝”; 《我最讨厌你》理解故事的启示; 《我喜欢你》学会向家人表达自己的爱;《我是老大》理解“老大“的内涵;《通通是我的》我应该拥有什么;《为什么》能说出对“为什么“的理解。

类似的阅读坚持下去,绘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会对自我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作为教师我们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二、突破口“巧妙”

   绘本的阅读无论文字还是图画,都有“看头”,而这里要以图画为突破口。因为每一幅图画都是作者和插图设计者磨合的产物,是独具匠心的,尤其体现在一些小细节上。“妙”字归结下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封面猜内容,即预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花婆婆》《我为什么长大》;可以把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拿出来对比欣赏,通过比较理解故事的内涵、把握文字背后的东西。比如这个绘本故事,它讲的是过年的故事,爸爸常年奔波在外,“我”由刚初见他的害怕不肯走近再到后来慢慢熟悉的过程,文中正是通过两张鲜明的照片为我们呈现出来的。“我”有刚开始的怕爸爸不让爸爸抱到后来的与爸爸临别前的不舍。二是抓反复出现的事物,它像一条线索把整个故事串联起来。还以《团圆》为例,一枚小小的一元硬币虽只是个小东西,却在一来一去中,寄托了多少牵挂、又传递了无言的祝福,这里可以让孩子们畅所欲言。三还是用耐人寻味的结尾图作为突破口,比如《我又友情要出租》黑猩猩那意味深长的背影,让人不禁思索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他有在等待着什么,学生会自己走进故事寻找答案,原来他是因为朋友咪咪的离开而伤心,他是等待着新朋友的到来;再比如《祝你生日快乐》,小姐姐最后到底有没有来。而这些内涵的体悟都是凌驾于文字之外的,由图画传递出来的,这正是故事的魔力所在,学生会自觉走进故事,找寻答案,读出自我。

三、细节处“凸显”

有一句话说得好“一部好的绘本就像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这里的“悦读”不是简单的阅读,孩子随便读读谈谈体会了事,它强调的事“悦”字,不再仅仅是对文字的读,还有图画,是在听的基础上的仔细观察,用心思考体悟出的图画背后隐藏的意味深长的内涵,学习其画面色调的独具匠心,是真正的赏心悦目!概括说来“悦”有三个层次:一是听觉上、二是视觉上、三是心理上。以《祝你生日快乐》这个绘本故事为例,一听故事,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用声音来打动感染学生,激发其阅读的兴趣,能够静下心来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二读故事质疑提问,比如小姐姐会不会打开“开心锁”(让学生自己数花瓣,数法不同结果也就不相同),小姐姐最后到底有没有来、故事并没有交代;三读故事再发现,比如虽然这一个有点儿悲伤的故事但我们却觉察不到丝毫的“忧伤”,这正是通过画笔的色调比较出来的,给人以温暖。另外小姐姐的乐观、小姐姐妈妈的伟大,也是学生从股市外发现的,合情合理。发现的过程正是学生思考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对学生情感的熏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具体表现在形式上,就是续编或再创作,要求做到形式的新颖。这不仅仅是对学生文字功底和绘画水平的考验,更是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分工合作、挑战自我。在形式上可以花样百出,折成你喜欢的形状,可以是手提袋式、可以是皮夹式、花式等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驰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用色彩和线条描绘故事的内容,绘制精美的插图,增强故事的生动性、趣味性。

以《我有友情要出租》为例,咪咪离开了,大猩猩很伤心,那么接下来会发现自己身边的好朋友---小老鼠,还有森林里的小伙伴们吗?让学生们分组,动起手中的彩笔,用线条和颜色绘出心中的美好想象,用文字诉说画面的内涵。一笔一划、一词一句,都是学生智慧的结晶,创作的热情也由此而高涨。在此基础上,再有擅长手工的学生加以装帧的设计,成功感愈发强烈,悦读的兴致也就越来越高,学生的自信心也得以增强!

绘本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们坚持去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用语言的魅力点燃学生心中的真善美,用线条、色彩的魔力,让孩子热爱生活!绘本还有很多迷人的地方,有带你我有待你我去发现!阅读绘本,做高情商的自己!     

友情链接
教育类网站
政府类网站
校园类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