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案例研究

发布日期:2019-03-25 16:26 作者:编辑员 来源:合肥市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 阅读:次 字体:[] [] []
 

小学五年级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案例研究

合肥市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  语文  李露

【摘要】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阅读手段和方法.将大大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储存量和质量.目前许多小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前提。而学生的阅读也多在于课外,那么如何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呢?

【关键词】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兴趣  自主阅读  阅读指导

一、阅读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质和能力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根本方向和关键之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名言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质和能力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根本方向和关键之处。现在的孩子拥有了很优越的阅读条件:大街小巷随处都有书店;学校图书室的存书数量多,种类全;家庭条件好的孩子还有自己的电脑和电子书,想怎么阅读都可以,真是让人羡慕不已。然而优越条件下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却很不理想,阅读兴趣不高,阅读习惯不好,阅读能力欠缺。小学语文教学是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做准备的,没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可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阅读兴趣的培养

自主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需要在课内做哪些工作去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并运用迁移到课外自主阅读上。

    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阅读,及时肯定阅读中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享受阅读的快乐。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是抓住上课伊始的有利时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精彩的开场白或话题引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进入最佳状态,为整堂课拉开序幕。

二是以和谐的课堂气氛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满足学生叙述的愿望;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

三是运用多媒体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气氛,铺设场景,组织讨论、辩论、看图说话、分组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四是适时强化学生成功的喜悦感,巩固兴趣。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体会成功感,因为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点成功,他们也会像成人完成了一个重大科研项目一样感到高兴,继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获得巨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向着进一步的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而持续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感受到努力的价值。

三、阅读方法引导是自主阅读的推动力

1、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就要营造浓厚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设立班级图书角,通过学生捐赠图书,形成图书“漂流岛”,鼓励学生借阅图书,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每周一节自主阅读课,每月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另外,还发动家长帮助和指导孩子购买一些合适的图书并制定好读书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处在浓厚的读书环境和氛围中,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寻找阅读材料,然后就兴致勃勃地阅读。

2、推荐课外阅读内容。

当同学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如何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好的课外读物,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课外书显得异常重要。为学生选择和推荐书籍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我是这样做的:

一是结合课堂教学选择推荐。如本学期语文课本上有《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通过课堂上对林冲形象的描写,以及介绍的当时的背景环境,学生对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下都积极购买《水浒传》并认真阅读。

二是结合年龄特点选择推荐。我所带的年级为五年级属于高段,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活知识进一步扩充,就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历史故事,反映现实生活的散文、小说,同时,如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萧红的《呼兰河传》还推荐了一些社会、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如沈石溪的动物系列《狼王梦》等。

四、阅读方法指导是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形成的关键

经常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今后习作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独立阅读能力,更多地需要在课外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这就得注意课外阅读的方法,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1、精读。就是说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

  2、速读。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3、写读书笔记。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又能提高对优美语言的感知能力。

  4、朗读和默读朗读,也叫诵读,这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言语的过程。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一般诗词文赋的阅读多用此法。默读是不出声地目视。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映大脑,为大脑提供思维材料。默读的视觉广度大,阅读速度快。默读可以重复看,反复看,有助于理解。由于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除诗歌以外一般阅读多用此法;在查阅资料,阅读报刊,以及在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中也广泛使用默读法。在默读时,如果经常伴有标划、批注、摘录、做笔记、列提纲、画图表等笔头活动,会更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

五、总结

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们要持之以恒地阅读,坚持不懈地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并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友情链接
教育类网站
政府类网站
校园类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