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大健康”教育理念,延续A、B组教研成果并加以巩固,同时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传、帮、带”平台,合肥市长江路幼儿园京福分园于2025年5月14日至20日举办了“青蓝”师徒结对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以“心理健康教育”和“户外游戏思维共享”为核心主题,聚焦于精品课程的精细打磨以及户外游戏中儿童视角的实践应用。通过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青年教师的实践创新,全园教师共同探索幼儿教育的深度与温度。
本次活动以“教学相长、互助共进”为目标,在长幼教育集团副园长、京福执行园长王瑞的统筹指导下,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两两结对,围绕幼儿情绪管理和户外探究能力展开了一场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的教研活动。
师父教师针对徒弟教师的模拟授课情况,从学情分析、环节过渡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指导。同时,师父还将优化后的教案进行了模拟展示给徒弟看。最终,师徒二人共同围绕幼儿情绪管理等内容对教案进行了深入优化,反复推敲互动环节的设计与实施路径,力求使教学更加贴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体验需求。
在本次师徒结对活动中,骨干教师作为师父以无生授课的形式开展了一堂心理健康领域的示范课。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前沿的教育理念,师父教师围绕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园所“大健康”的特色,从教材剖析到环节设计进行了模拟授课。通过运用直观教具,将抽象的心理教育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体验场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易懂。
A组:乐心筑梦,师徒共研心理健康教育新范式
小一班——张明莉《情绪救援队》
张老师引入“情绪温度计”引导幼儿感受情绪的变化性,将抽象的情绪变化具象化,此外通过“情绪救援队”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情绪并尝试用语言或行动安抚,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迁移应用。
小二班——邵其红《小云的情绪天气》
邵老师旨在帮助幼儿认识“生气”这一常见情绪,理解生气是正常的,要以恰当方式表达和调节,从而减少因情绪失控引发的同伴冲突或不良行为,促进幼儿情绪健康发展。
小三班——丁倩《我是闪亮的小星星》
丁老师以故事情景贯穿,通过故事引导、互动分享等环节,助力幼儿发现自身与他人闪光点,在装扮自信树中勇敢表达,实现认知、技能与情感目标。延伸活动将自信培养融入家园与日常,为幼儿自信成长持续赋能。
中一班——丁庆庆《夸夸我自己》
丁老师将活动环节顺序设计为他夸→互夸→自夸,避免一开始让幼儿自夸出现冷场、害羞、语塞等情况。同时设计了三个环节如魔法夸夸镜、神秘夸夸信、夸夸小火车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欣赏他人。
中二班——张刘欣《被拒绝也没关系》
张老师利用小恐龙闯关的游戏情境吸引幼儿注意,利用情景表演,让幼儿亲身体验被拒绝和不被接纳的不同感受,并鼓励幼儿表达个人情感,同时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中三班——杜梦婷《我会变勇敢》
杜老师运用多种方式引导,让孩子们对勇敢有了新认知,勇敢品质正悄然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大一班——闫莹《我的情绪我做主》
闫老师通过趣味故事、情绪表演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不同情绪,学习用倾诉、运动等方式调节情绪。课程有效帮助幼儿增强情绪管理能力,为健康成长筑牢心理基础。
大二班——龚琦玥《幸福泡泡》
龚琦玥老师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关注生活细节,发现小幸福。激发幼儿深层情感共鸣,五感法将抽象幸福转化为具体体验,增强记忆与情感共鸣。从导入、故事共读、绘制“幸福泡泡”到教师总结,各环节层层递进。
大三班——闪露《换个角度看烦恼》
闪露老师开展的活动是以帮助幼儿善于转换角度看待事情,在面对烦恼时更倾向于用积极的情绪面对,不会轻易陷入难过和沮丧中。引导幼儿在经历烦恼时识别和调节不良情绪,用乐观阳光的心态面对问题,同时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B组:乐动启智,共享户外游戏思维新课堂
徒弟教师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引领,秉持“儿童本位”的理念,深入探索户外游戏实践。在骨干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她们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通过“观察-研讨-实践-反思”的循环模式,不断打磨无生课堂,使游戏成为幼儿主动探索、多元发展的“成长课堂”。
小一班——李钟星老师:《斜坡趣探索》
李老师在活动中以“彩虹伞斜坡”为探索场景,引导幼儿使用滑板、桌布等工具进行滑行,通过观察和对比,探究不同工具在彩虹伞斜坡上滑行的差异。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和社会性发展,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与互助精神。
小二班——李春燕老师:《我们的骑行故事》
李老师开展的活动以幼儿在骑行过s弯的过程中,遇到了骑滑板车摔倒,三轮车的轮子被障碍桶挡住没办法通行,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从而进行解决方法的提出。
小三班——项悦老师:《树屋乐园之旅》
项悦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游戏中问题,经讨论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如针对雪糕筒上泡沫条易掉落,幼儿提出塞进洞、用胶布粘贴等固定方法,对于体操垫容易塌这个问题,幼儿给出顶端粘胶布、底部用轮胎抵住的解决办法。
中一班——乔玉苗老师:《“篮”不住的快乐》
乔老师在活动中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孩子在讨论、思考中发散思维,并让孩子通过体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给予了孩子充分的自主实践时间,进一步提高了孩子的玩球技能。
中二班——吴奇艳老师:《趣味斜坡》
吴老师通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滑滑梯游戏视频,发现不同滑梯的结构差异及滑行特点,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惯性”“摩擦力”等基础物理概念,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中三班——张焰华老师:《乐在“骑”中》
张老师在活动中让孩子们围绕骑行视频热烈讨论。活动后,教师关注不同个性幼儿表现,发现内向幼儿逐渐大胆表达,外向幼儿发挥领导力。此次活动丰富了幼儿游戏经验,拓展了骑行游戏内容,为幼儿全面发展注入新活力。
大一班——汪娟老师:《爬来爬“趣”》
汪老师在活动中以“爬行”为核心动作,结合趣味情境与多元材料,激发幼儿主动探索、挑战自我,在游戏中发展肢体协调性、肌肉力量与空间感知能力。
大二班——张璇老师:《百变小车》
张老师在活动中引导孩子们围绕“增加座位”“扩大车身”“实现灵活转弯”三大难题展开思维碰撞。孩子们在思维共享中相互启发,不断优化搭建方案,充分展现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三班——刘畅老师:《“筒”趣无限》
刘老师在活动中引导、鼓励幼儿自主搭建赛道,带领幼儿探索平衡区和其他材料结合的多种玩法。同时,幼儿通过观看运动视频,发现同伴搭建过程中的闪光点和问题。幼儿结合已有经验分享了各自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升拓展了他们的运动经验与发展。
王园长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她充分肯定了师徒团队在活动中展现出的专业素养与协作精神,尤其对骨干教师的悉心指导和青年教师的创新实践表示认可。她指出,此次教研活动不仅是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园所师资梯队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此次“青蓝工程”不仅是经验与创新的交融,更是教育初心的传承。未来,京福分园将继续以师徒结对为纽带,打造出更加专业的教师队伍,让每一次课堂实践都成为幼儿成长的基石,让每一次教研对话都成为园所发展的动力。相信在“青蓝相携”的不懈努力下,长幼京福的教育沃土必将绽放更多精彩!
撰稿:张 璇
初审:姚 璐
复审:王 瑞
终审:丁 婕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