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时,实践育新苗。2025年秋季学期,庐阳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推出一门别开生面的综合实践课程——五年级普法情景剧《对欺凌者说“不”》。这一课程以沉浸式戏剧教育为载体,将法律知识融入生动的情节表演中,让孩子们在“扮演”与“共情”中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掌握自我保护的法律武器,让法治的种子在童心中生根发芽。
当课堂变成舞台:法律知识“活”起来了
“法律条文不该是冰冷的文字,而应是孩子手中的盾牌。”任虹老师介绍,《对欺凌者说“不”》摒弃传统说教模式,将校园欺凌的典型场景改编成短剧剧本。学生们将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验“被欺凌者”的无助、“旁观者”的犹豫,甚至“欺凌者”的心理动机,在情境模拟中学会如何用法律和沟通解决问题。剧本中,一句“你凭什么拿走我的作业本?”引发了一场关于“财产权”的讨论;一场“朋友圈的恶意玩笑”则揭开网络暴力的法律边界。
从“不敢说”到“勇敢发声”:情感教育赋能成长
“我们不仅要教孩子认识欺凌,更要教会他们如何挺直脊梁。课程特别设计“情绪释放”环节。孩子们可以用戏剧表演宣泄情感,比如通过即兴台词对“欺凌者”大声说出“这是错的!”,或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反抗。课后延伸环节,授课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绘画、日记等方式复盘感受,加深印象,让法律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同频共振。
跨界融合:一堂课背后的“教育匠心”
这门课程是“法治+德育”跨界融合的缩影。通过这堂课让孩子明白,法律不是高悬的利剑,而是守护他们的铠甲。课程融合了戏剧表演、法律知识竞赛等环节,这种“体验式学习”能有效提升青少年的共情能力与法治意识。“当孩子站上舞台,他不仅是演员,更成了公平与正义的思考者。”
秋日正好,法治的微光已悄然照亮成长之路。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将成为主角——他们的台词或许稚嫩,但那份对正义的信念,终将谱写成青春最铿锵的宣言。
撰稿/摄影:任 虹
初审:周艺婷
复审:汪 娜
终审:高 菲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