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中心:智慧教育 赋能成长

——活动中心开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专题培训

发布日期:2025-05-13   作者:周艺婷b中心   来源: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阅读:次   字体:[] [] []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2025年5月8日下午,庐阳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406教室举办“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专题教研培训。本次活动由中心主任高菲主持30余名骨干教师参与,通过平台功能解析、实操演示与案例分享,系统探索智慧教育平台与校外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

专家领学:解锁平台核心功能与应用场景

培训伊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线上专家魏老师以《智慧平台赋能教学创新》为题开展系统讲解。他现场登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从"左侧功能资源栏"切入,逐层演示教学资源的检索与应用方法:教师可通过学段、学科、章节知识点的三级导航精准定位资源,平台还支持‘学习伙伴’智能推荐功能,能根据学生画像推送个性化学习内容。在“AI工具试验场”板块的演示中,魏老师重点展示了智能备课、关联内容推荐等特色功能,参训教师纷纷记录操作要点。

 

针对中小学教育特点,培训特别设置“双师课堂”应用研讨环节。通过模拟"手机投屏+平台资源联动"的教学场景,展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可能性。生活技能组李老师感慨:“平台的情景化资源能有效解决校外活动课程缺乏统一教材的痛点,AI生成的个性化学习方案也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新思路。

 

实战分享:河南优秀案例启发教学创新

培训特别引入河南省朱莉专家指导团队的实践案例,生动呈现基层教师如何活用平台资源。信阳市羊山新区第二小学骨干教师代表刘红梅,围绕《备课有“智”·授课有“术”·双师有“路”——国家平台三维度解锁教学新可能》主题,带来了一场关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深度应用的精彩讲座,为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智慧备课,资源整合,精准设计。刘老师以智慧教育平台的海量资源库为核心,演示了如何通过平台快速获取优质教案、课件、习题及跨学科素材,实现备课效率与质量的“双提升”。她强调,教师需结合学情,利用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精准定位教学重难点,让备课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真正实现“智”在课前。

高效授课,技术赋能,互动增效。在授课环节,刘红梅重点分享了平台互动工具与多媒体功能的实战应用。通过“AI作业批改”“课堂实时反馈”“虚拟实验演示”等案例,生动展现了如何将传统课堂升级为“师生共研”的智慧课堂。她提出:“技术是手段,育人是根本”,教师应借助平台技术优势,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场景。

双师协同,打破边界,融合共生。针对“双师课堂”这一创新模式,讲座剖析了国家平台如何为线上线下教师搭建协作桥梁。刘红梅以信阳本地实践为例,详解如何通过平台同步教研、资源共享和远程互动,实现双师联动,共享名师课堂。

赋能未来:从“会用”到“慧用”

在培训总结环节,活动中心主任高菲作重要讲话。她强调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深度应用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们要从简单的工具使用,迈向智慧化的创新应用,真正实现从'会用'到'慧用'的跨越式发展她要求全体教师以本次培训为契机,积极构建数字化教学思维,将技术应用从表层操作转向深层创新。她特别强调:“智慧教育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要通过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重构教学场景,优化教育供给,最终实现育人方式的根本转变。”为巩固培训成果,高菲现场宣布三项重要举措:

1、成立"智慧教育应用学习组",建立定期研讨展示的常态化研修机制;

2、将平台应用纳入教师专业发展考核体系,设立“数字化教学应用先锋奖”;

3、计划下学期开展智慧教育创新成果展”活动,集中展示平台应用优秀课例。

本次培训活动实现了三个重要突破:一是提升了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养,二是探索了"五育融合"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新模式,三是构建了校内外协同发展的数字化教学生态。活动中心将持续推动智慧平台与日常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技术赋能+教育创新”的双轮驱动,助力每位教师走好专业化发展之路。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智慧教育平台为抓手,积极探索校外教育提质增效的新路径,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撰稿:董圆圆

   摄影:彭金雯

   初审:周艺婷

   复审:汪   娜

   终审:高   菲

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22329号-1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76号
开办者名称:合肥市庐阳区电化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