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幼教育集团总园:呀,恐龙!

发布日期:2025-05-09   作者:孙娴文   来源: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阅读:次   字体:[] [] []

对于在地球上消失了6500万年的恐龙来说,

它们一定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们对它们的喜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对它们的神秘充满了想象。

关于恐龙的无数问题也接踵而来……

课程缘起

恐龙已经在地球消失了6500万年,今天的世界没有人见过恐龙,可是人们仍然对恐龙保持着神秘好奇的想象,孩子对恐龙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开心地谈论恐龙,对恐龙样貌与生活环境充满想象。虽然恐龙作为神秘的远古动物已经灭绝了,但是孩子们仍然对恐龙充满好奇、充满幻想、充满期待。《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在经历过一次深入的谈话活动后,中二班的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决定,来一次恐龙大探秘吧!

认识恐龙——从疑问到惊叹

老师,恐龙真的存在过吗? 

恐龙为什么没有和我们一起生活呢?

孩子们的问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于是,带着疑问,中二班开展了一场充满童趣的谈话活动《真的有恐龙吗?》。通过师幼探讨以及采访的形式来了解世界上真的有恐龙吗?

为了增加孩子们对恐龙的了解,在每天的午餐前,中二班的老师们都会给孩子们讲一些有趣的恐龙绘本《恐龙》《恐龙王国》等,带孩子们走进恐龙的世界,了解恐龙的知识。  

在科普环节,孩子们认识了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三个恐龙鼎盛时期,还惊叹于恐龙之最”——最大的阿根廷龙、最凶猛的霸王龙、最会飞的翼龙……“原来恐龙有这么多不同的样子!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发现新大陆的光芒。

【教师思考】《指南》指出,中班幼儿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活动中,教师以开放性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通过采访形式,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证据的重要性(如化石、书本资料等),渗透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并通过绘本、主题墙等方式,为孩子们科普一些恐龙小知识,帮助幼儿了解恐龙。

探秘恐龙——化身小小考古学家

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探索恐龙奥秘,我们开展了沉浸式探秘活动。

中二班的孩子们一起观看了《侏罗纪世界》,沉浸式体验恐龙时代。当《侏罗纪世界》的片段投影在教室屏幕上时,孩子们瞬间被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与冒险的世界。影片中茂密的丛林、轰鸣的火山喷发和庞然大物的嘶吼声,让孩子们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画面。教师按下暂停键,引导孩子们观察恐龙的行动特点:为什么霸王龙跑得那么快?它的腿和尾巴有什么特别之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它的后腿像柱子一样粗壮!”“尾巴翘起来能保持平衡!通过影片中的动态场景,孩子们直观地理解了恐龙的运动方式与生存环境,甚至模仿起霸王龙的咆哮声和腕龙的悠闲步伐。  

【教师思考】《指南》科学领域指出,中班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事物的特征或变化。影片的视听冲击力激发了幼儿的观察兴趣,而教师的提问(如关注身体结构)则引导幼儿从看热闹转向看门道。动态影像弥补了静态图片的不足,帮助幼儿建立恐龙体型、习性与环境之间的逻辑联系,为后续探究奠定基础。  

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中二班的孩子们发现了恐龙与恐龙之间也会有很多不同。于是根据刚刚观看到的画面,我们对恐龙进行了简单的分类。通过本次分类,孩子们也对恐龙更加的了解。

【教师思考】分类活动是《指南》科学领域感知事物特征并分类的核心经验。教师以视频中的画面为切入点,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符合中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特点。

观看视频并分类后,孩子们已经不满足于只是简单的了解恐龙的知识,而是想要更深层次的了解恐龙,于是,在一个偶然的契机下,我们参观了安徽省博物馆内的恐龙馆。一进展厅,就看到了早白垩世黄山龙化石和霸王龙骨架等珍贵展品,孩子们惊叹不已,在馆内,孩子们近距离的观察了恐龙的化石,了解了恐龙的各种小知识;还与恐龙腿骨比比高,观看了恐龙捕食场景。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

回来后,孩子们回家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制作自己喜欢的恐龙身份证,介绍自己喜欢的恐龙。中二班的老师们将制作好的恐龙身份证放到主题墙上,班里的孩子们可以随时翻阅并查看,了解恐龙小知识。

【教师思考】《指南》科学领域强调支持幼儿接触自然与科技场所,积累直接经验。博物馆的真实场景为幼儿提供了多感官学习的机会:通过对比霸王龙骨架与黄山龙化石的体型差异,幼儿直观感知恐龙之最的具象化特征;与恐龙腿骨比高的游戏,将抽象的恐龙体型转化为身体尺度的具体认知,契合中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特点;观看恐龙捕食场景动画,帮助幼儿建立食肉恐龙VS食草恐龙行为差异的生态链逻辑。并且在回来后,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恐龙消失——用创意解开谜题

恐龙为什么会消失呢? 

孩子们用画笔给出了天马行空的答案:有的画下火山喷发、陨石撞击的灾难说,有的描绘恐龙因寒冷或饥饿而倒下,还有的创作出外星人入侵的故事。  

【教师思考】《指南》科学领域指出,中班幼儿能通过观察、联想与已有经验解释现象。活动中,教师未预设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幼儿结合前期知识(如火山喷发视频、恐龙化石证据)进行合理猜想,同时接纳其基于泛灵论思维的童话式表达(如恐龙被外星人入侵)。

在黏土活动中,孩子们用巧手捏制恐龙化石”——凹凸的骨骼纹理、清晰的脚印痕迹,每一件作品都诉说着对远古生命的想象与敬畏。原来化石是恐龙留给我们的密码呀!科学猜想与艺术表达在此刻完美融合。

恐龙遐想——共建未来恐龙乐园

如果恐龙还活着,它们会住在什么样的乐园里? 

孩子们化身恐龙乐园设计师,用各种积木搭建出心中的奇幻世界:高耸的蕨类森林、蜿蜒的火山滑梯、为素食恐龙准备的沙拉餐厅、给霸王龙设计的跑步比赛场”……“我的乐园里,恐龙和人类是好朋友!合作搭建中,创意与友爱交织,科学与幻想共舞。

【教师思考】《指南》社会领域强调4-5岁幼儿能尝试与同伴分工合作,科学领域提出能用一定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此活动以STEAM理念为核心,实现多领域整合。

回班后,孩子们将今天的恐龙故事用画笔描绘下来,自制了恐龙绘本。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恐龙故事。

【教师思考】《指南》语言领域指出,中班幼儿能结合情境说出连贯的语言表达,艺术领域强调能用绘画表现事物特征与故事情节教师鼓励幼儿自由创编情节,通过同伴分享故事,锻炼连贯表达能力,绘本投放至班级阅读区后,成为幼儿自主学习的资源,实现课程成果的循环利用。

这场关于恐龙的探秘之旅,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对科学精神的启蒙。孩子们在观察中思考,在实验中验证,在创作中表达,最终明白:恐龙虽已消失,但探索未知的勇气、保护地球的责任,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下一次,我们的冒险会去向何方?或许星辰大海,或许地心深处……因为好奇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撰稿:孙娴文

初审:孙娴文

复审:陈   岚

小娈

终审:李   峥







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22329号-1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76号
开办者名称:合肥市庐阳区电化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