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阳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红玺台总园:小厨房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5-05-06   作者:闫莹莹c庐实幼   来源: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阅读:次   字体:[] [] []

角色区一直以来受到孩子们的喜爱。近期,合肥市庐阳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红玺台总园小三班的幼儿在“小厨房”内,上演着有趣的角色互动,一起去看看吧!

客人去哪了

一大早,小厨房内的收银员准备营业啦,但并没有客人。她看着旁边走来走去的小朋友,小声喊道:“谁要来买东西?”

过了一会,一位客人买了一份甜甜圈就走了。小厨房内服务员、厨师陆续来到区域,大家都在等着客人的到来。

老师:“现在可以点餐吗?我想吃一碗鸡蛋炒饭!”

厨师霏霏将一个“荷包蛋”放在盘子里,“做好了,快吃吧。”

“这只有鸡蛋,没有炒饭啊?”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收银员禾禾不好意思的说:“对不起,我们这里没有炒饭。”

老师追问道:“饭是什么样子的?”

“一粒一粒的。”

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在班级寻找能做“炒饭”的材料。

两人从美工区找来毛球,将它和荷包蛋放在锅里翻炒,不一会儿,“鸡蛋炒饭”就出锅了!这一行为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兴趣,小厨房的客人渐渐多了起来。

教师思考

小厨房内投入的材料大多为水果、蔬菜等食物模型。在观察中,教师发现单一的材料一定程度对幼儿“以物代物”行为及角色间的交往发展产生影响。客人大多会购买已有的食物,角色间交流的对话较短,幼儿参与游戏的意愿也会逐渐减弱。教师以“客人”的身份加入游戏,同时在游戏中发起了新的挑战——制作“鸡蛋炒饭”,鼓励幼儿寻找材料制作,同时引发幼儿间的互动参与。

“炒饭”到“面条”

近期小厨房十分热闹,大家纷纷点单,要品尝美味的炒饭。在班级里,展开了一场关于"炒饭"的交流。孩子们兴奋地交流起在小厨房品尝“炒饭”的游戏经历,与此同时,几张游戏照片引发了新的讨论。

老师:“小厨房除了炒饭,还有什么新品吗?”

十二:“我给客人做了饮料,有不同的口味。”

老师:“原来小厨房不止有炒饭这一个新品,期待你们下一次的美味制作!”

这天,小厨房接到了“意大利面”的订单。厨师慕慕把一块黄色的玉米粒放进锅里:“我把油炒一炒。”接着,她将一些玉米粒放进锅中,往里面挤上“番茄酱”,一份“意大利面”就做好了。

另一边的小厨师赫赫,却遇到了一些问题。客人想要吃长一点的面条,赫赫只能重新寻找制作的材料。最后,他选择了长一点的玉米条制作,得到了客人的点赞。

孩子们在整理材料时,发现了长长的毛线,大家一边扯着毛线一边说:“把面条拉的长长的!”

教师思考

“炒饭”的制作,引起了更多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同时低结构的材料也进一步引发了幼儿“以物代物”的游戏行为,丰富了游戏情节和内容,进一步反映出幼儿已有生活经验。比如制作不同口味的“饮料”,用玉米粒当“油”,用玉米条制作“面条”……当缺少某一样东西时,幼儿开始有意识地主动使用替代物,初步体现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厨房上新啦

在游戏中,每天都在发生新的故事。随着客人的热情点单,小厨房也陆续上新了许多新品,孩子们自主寻找材料,制作出一道道美味的“餐品”,小厨房内处处充斥着欢声笑语……

教师小结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角色游戏是3-6岁幼儿最典型、最重要的游戏之一。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反映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幼儿的生活、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角色游戏的开展离不开对游戏材料和物体的假想,也就是“以物代物”。

简单重复的游戏情节,会逐渐使幼儿失去参与游戏的兴趣。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以“客人”的身份发起新的游戏情节——制作“炒饭”,幼儿开始寻找新的材料替代,游戏情节也随之丰富。同时,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在游戏中教师及时捕捉幼儿自发地游戏行为,通过视频、图片再现游戏场景,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在游戏中的发现,推动游戏的不断发展。

图文:窦玉洁

 初审:丁   婕

复审:马伟华

终审:毕大华


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22329号-1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76号
开办者名称:合肥市庐阳区电化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