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忽作梨园景,指尖轻翘演乾坤

发布日期:2025-04-30   作者:新闻Cp红星   来源: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阅读:次   字体:[] [] []

戏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与情感。2025年4月29日下午,合肥市红星路小学无为路校区一(4)班的同学们迎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非遗课程——“趣味传统文化课,非遗文化之黄梅戏进课堂”。本次课程由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工作人员、国家二级演员——王俊皓同学的妈妈担任主讲人。



首先,王俊皓妈妈向同学们介绍了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种类与特色,并展示了黄梅戏经典剧目《女驸马》,轻快的旋律、生动的肢体语言,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




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好地理解戏曲表演的“唱念做打”,王俊皓妈妈将黄梅戏的“手眼身法步”拆解为趣味游戏,带领孩子们通过马鞭、水袖、手绢花、折扇四大经典道具,近距离感受戏曲艺术的精妙。只见她手持马鞭,示范戏曲中“以鞭代马”的虚拟表演。孩子们挥动马鞭,学习“策马疾驰”“勒马回身”等动作,不骑真马,甩鞭子也能让人感觉在骑马!三尺水袖既是情绪的延伸,更是技艺的考验。孩子们踮起脚尖,挥动水袖,模仿“扬袖如云”“收袖似风”的经典动作,白绸翻飞间仿佛化身小戏仙。手绢花和折扇的展示更是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指尖转动手绢花时,红绸旋成“空中花”,引得一片“哇”声惊叹;折扇“唰”地一展一合,书生步、俏身段初现雏形。手传心授,兰花指间承千年。“黄梅戏的手是会说话的哦!”王俊皓妈妈还带领小朋友们学习了兰花指、云手等黄梅戏手部动作。“老师,您看我做的对不对呀!”“哎呀,我的手弯不过来了!”孩子们学得有模有样,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本次家长进课堂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戏曲文化的大门,更是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传承非遗文化的种子。正如那翻飞的水袖与旋转的绢花,非遗文化正以轻盈灵动的姿态,飘进孩子的眼睛,住进他们的心里,愿“梨园春风”吹拂童心,愿非遗文化庚戌千年!

撰稿:许   燕

初审:邓波沈澜

复审:王   泉

终审:方业菊

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22329号-1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76号
开办者名称:合肥市庐阳区电化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