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津畔流彩绘新章 美育浸润谱新篇

庐阳区孙佳美育名师工作室作品展暨合肥四十五中固镇路校区美术课堂作业展盛大开幕

发布日期:2025-04-30   作者:李国凯   来源: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阅读:次   字体:[] [] []

2025年4月26日上午9:30,逍遥津公园逍遥阁前墨香与创意交织,“津畔流彩 一场跨越时空的美学对话”主题展览在此启幕。来自市、区教育部门,美育专家,师生及市民余人相聚千年古渡口,共同见证校园美育成果与城市文化地标的深度对话。活动现场吸引了近千人驻足观展。


校地携手,共启美育新篇

开幕式上,合肥四十五中教育集团校长姚剑阐释了在新课标背景下“以公园为教材”的创新理念:“逍遥阁的飞檐、张辽衣冠冢的碑刻,都是鲜活的美育资源。我们将学科知识与地方文化融合,让学生在蜡染、3D建模等实践中,用当代视角重释历史。”当学生的剪纸作品与古建筑相映成趣时,传统文化便在青少年的创意中完成了现代转译。此次展览作品源于公园,将课堂成果“归还”公园,正是对“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生动诠释。


活动现场,在特邀艺术家为本次参展的学生代表颁发入展证书后,国家一级美术师宰贤文在专业点评中点赞作品的多元表达:“从传统水墨到数字艺术,孩子们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对‘逍遥八景’的细腻观察,更融入了‘10后’独特视角的大胆重构,让本土文化传承充满生机,非常有新意。” 


随后,合肥市教育局教师中心副主任张少华,合肥市教科院中小学美术教研员吴蓉,庐阳区教体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李金梅,庐阳区美术教研员张勇,合肥四十五中固镇路校区执行校长蔡海斌共同为庐阳区孙佳美育工作室揭牌,标志着“课程-实践-展陈-传播”的育人共同体正式成立,开启了学校美育工作的新篇章。

美术作品 “对话” 历史场域,校园美育走向公共空间

本次展览以“逍遥八景”、合肥城市地标等为创作内容,学生在学校通过项目式学习开展各类艺术实践,本次展出200余件跨媒介作品,涵盖绘画、剪纸、数字建模等形式,汇聚45中固镇路校区、45中工业区分校、南门小学森林城校区、六安路小学中铁校区、六安路小学荣城花园分校五所学校的课堂成果。


突破校园围墙的展陈设计成为最大亮点:作品沿环湖步道、逍遥阁广场错落陈列,形成了“人在景中、画在园中”的沉浸式观展体验。学生原创作品衍生的文创,成为此次互动体验区域的热点。不少市民驻足欣赏时感慨不已:“儿时记忆里的大象滑梯与今天的数字作品同框,逍遥津的故事有了新讲法。”

研讨美育新路径构建 “四位一体” 育人机制

开幕式后,庐阳区孙佳美育名师工作室组织召开了学校美育专题论坛,依托省级课题《以三维互动构建学校场域浸润式美育的实践研究》》和市级课题《美育浸润行动下“四位一体”学校美育工作机制的时间研究》,市区美术教育专家、课题组成员、工作室成员围绕 “校地资源整合”“课堂成果转化为公共艺术”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将进一步深化“课程研发—实践创作—社会展陈—文化传播”的闭环模式,让校园美育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为美育工作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美为桥让历史文脉在青春创意中永续

此次展览既是“地方文化场域中的浸润式美育实践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更是庐阳区“YUE 动庐阳 欢乐校园”行动的重要实践。当学生的画笔触碰到千年渡口的文脉,当非遗技艺遇见数字技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悄然发生——它既是历史底蕴与青春创意的碰撞,更是“以美育人”理念的实景教学。

未来,庐阳区孙佳美育名师工作室与逍遥津公园等校外场所继续深化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让青少年在真实场域中感知家乡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时代语境中焕发新机,勾勒出“以美育人、美美与共”的教育新图景。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庐阳美育正以开放姿态,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文化篇章。

撰稿:孙    佳

初审:唐安琪

复审:李国凯

终审:朱晓艳

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22329号-1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76号
开办者名称:合肥市庐阳区电化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