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新课标理念,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4月28日,庐阳区小学数学新教材大单元备课研训活动在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映月校区举行。活动通过课例展示、专题说课、专家解析与总结引领,聚焦运算能力与推理意识的协同发展,为全区小学数学教师搭建了高质量的学习交流平台。
课例展示:立足单元整合,彰显核心素养
活动伊始,亳州路小学的王善玲老师带来一年级《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示范课。她巧妙地利用生活情境作为课程的切入点,通过直观的学具操作和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深刻理解算理,并构建算法模型。课堂氛围生动活泼,学生思维积极主动。
随后,长三小海棠花园校区的陈银萍老师执教了《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紧扣单元知识脉络,设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探究任务。借助小棒和计数器操作,她帮助学生有效克服了进位的难点,展现了扎实的课堂驾驭能力。
专题分享:深研共生路径,赋能教学实践
在说课环节,长三小海棠花园校区张珂凡老师以《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的共生共长》为题,结合新课标要求,从“关联性提问”“结构化任务”“反思性评价”三个维度,阐释如何通过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实现运算能力与推理意识的深度融合。
淮三小杏花校区的王杨老师则基于《构运算中的迁移路径,助推理意识的发展》展开课例解析,她指出:只有通过精准的问题导向和动作表征优化,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算理。王老师的课例分析为本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专家引领:锚定育人方向,共话教学未来
活动最后,庐阳区数学教研员李玲玲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她指出,两节展示课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做中学”的实践导向,专题分享则彰显了教师对新课标的深度思考。她强调,运算教学需从“重技能训练”转向“重思维发展”,通过大单元整体设计,让学生在迁移类推中感悟数学本质,真正实现“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以数学眼光理解世界”。
本次研训活动通过“课例+理论”的双向赋能,为区域数学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范式。淮三小数学教研组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教研共同体建设,以研促教、以教启思,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撰稿:沈敏珍
摄影:陈新茹
初审:丁 雷
复审:高伟玲
终审:黄华清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