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四月,教研正酣。2025年4月23日,庐阳区王振宏名师工作室联合市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大单元复习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在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桐城路校区成功举办教学研讨活动。来自全区各校的30余位地理教师齐聚一堂,通过课例展示与深度研讨,共同探索地理核心素养落地的新范式,深入推进合肥市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大单元复习教学的实践研究》的研究与实践,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
素养导向,践行学科价值
上午第二节,葛余靖老师呈现了一节精彩的世界区域地理复习课——《寻觅亚洲 问稻山水》。葛老师以“端牢中国饭碗”为切入点,从日本、中国、泰国和印度的美食娓娓道来。课堂中,葛老师将地理知识与生物、历史等学科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东南亚、日本和印度等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农业的关系。在讲解过程中,他巧用多媒体资源,播放水稻种植培育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水稻的生产过程。他设置一系列的问题链将这几个地区零碎的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课堂上互动频繁,学生们分组讨论水稻在不同区域生长的优势条件,学习热情高涨。不仅如此,为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葛老师还设置了趣味作业,即让学生回家亲手制作扬州炒饭,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不仅掌握了自然地理要素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还深刻理解了“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重要性,更培养了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情境探究,构建知识体系
上午第三节,孙荧霞老师带来的中国区域地理复习课——《寻味西北 云游丝路》。孙老师以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为主线,设置了三个环节:凿空之路、繁荣之路、生态之路。课堂伊始,孙老师借助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结合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故事,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她巧妙地将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美食串联起来,围绕古丝绸之路和现代“一带一路”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同时,她还提及西北地区的特色美食,如羊肉串等,通过美食文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复习地理知识,课堂气氛热烈非凡。学生不仅掌握了区域分析的方法,还在思维碰撞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智慧碰撞,共探大单元复习教学新模式
展示课结束后,活动主持人王振宏老师和杨丁老师均给予两节课例很高的评价。市级课题主持人杨丁老师从课题研究的视角认为这两节教学课例均展现出极高的质量与典范性,堪称优秀之作。王振宏老师则从教学设计的三个维度进行了专业点评,他认为葛老师通过“问题链+微项目”实现知识结构化,精准把握区域认知尺度,初高中知识衔接紧凑;孙老师依托时空轴线构建概念体系,彰显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价值。两位老师的课堂都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增强了文化自信。参会教师围绕“如何平衡大单元统整与课时分配”展开热烈讨论,形成了“主题统领—情境贯穿—任务驱动”的教学共识,并纷纷表示将把在活动中所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复习教学实践中去。
本次活动通过真实课例演绎,生动诠释了大单元教学的三重突破:在内容组织上,打破教材章节壁垒,建立“地理要素—区域特征—人地关系”的认知逻辑;在实施路径上,创设贯通性情境,实现知识迁移应用;在评价维度上,将素养表现细化为可观测的行为指标。这种以课例为载体的实证教研模式,为区域地理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撰稿:杨 丁 王振宏
照片:刘 灿
初审:王振宏
复审:李国凯
终审:朱晓艳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