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缘起
春暖花开,草木复苏,正值播种的好时节,孩子们看着空荡荡的种植区,纷纷说道:“该种点什么呢?”孩子们决定采用投票的方式,选出自己想种的农作物,最后花生胜出了!他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
花生是长在泥土里的吗?花生好种吗?水培还是土培呢?孩子们对于种下小小的种子可以成长为大大的植物十分好奇,为了让他们亲身体验生命成长的过程,于是,一场关于花生的探索开启了……
探秘花生花生大调查
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我们利用家园合作,家长和孩子们针对从花生长在哪里、花生的生长过程、有关花生的食物等方面进行调查活动。
通过亲子调查记录,能了解幼儿关于花生的前期经验,同时帮助幼儿积累了关于花生的初步生活经验,为接下来的探索奠定基础。看,孩子们将自己调查表内容进行集体分享。
“花生是从哪里来的呢?花生为什么长在土里呢?”带着疑问,孩子们聆听了绘本故事《花生,你从哪里来》。
通过绘本故事,我们了解到,原来花生又名“落花生”,为了防止果实被吃掉,聪明的花生会向泥土里钻,在泥土里结果,这样果实就不会被吃掉了。孩子们也在这里找到了“为什么花生长在土里”的答案。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外形特征和它的营养价值等。我们开展了科学活动《认识花生》,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剥一剥,说一说,深入探究花生的奇特之处。
看一看
花生的形状有大有小,有的有两节,长得像葫芦;有的有一节,像小球。
摸一摸
花生壳有点硬,摸起来麻麻的,很粗糙。
闻一闻
花生闻起来有泥土的味道。
剥一剥
观察完花生外壳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打开花生,结果发现有的小朋友剥得很快,有的却剥不开。这时,有小朋友提出问题:
经过一番尝试,孩子们发现花生壳上有一整条缝,用拇指按压这条缝,就能把花生对半剥开,这样就能剥出完整的花生米啦!
大家都找到剥花生的好办法,他们还讨论决定要开展剥花生比赛,看看谁剥得又快又好。通过大家的分享交流和集体讨论,很快孩子们都掌握了剥花生的小技巧。
花生的种类
打开花生后,小朋友发现,有的花生仁是深红色的,有的花生仁是浅粉色的,有的是黑色的,有的是彩色的。原来花生有红皮花生、白皮花生、黑皮花生和四种类型。
教师思考:
《指南》中指出: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通过前期调查和系列认识花生的活动,丰富了孩子们对花生的认识,知道了花生的生长过程及生长环境。再借助现成的花生,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花生,幼儿对花生的结构、种类等特征有了更深的认识。
种植花生
孩子们经过讨论,最终决定尝试用土培和水培两种培育方式种植花生,观察看看哪种培育方式最适合花生生长。老师带领班级幼儿了解花生的培育方式后,小朋友就开始了种植花生的准备工作。
第一步:剥花生
第二步:浸种催牙
通过之前的集体绘本阅读《花生,你从哪里来?》,幼儿有了解到“在种植花生之前,人们会把剥了壳的花生种子放到清水里浸泡好几个小时,然后捞出来放进塑料袋里,等待种子露白,冒出白白的小芽。”这就是种植花生前的“浸种催芽”步骤。老师和孩子们讨论后决定拿浸湿水的洗脸巾把花生覆盖,一起等待花生的发芽。
第三步:种植花生
几天过去了,孩子们早上到园观察发现花生发芽啦!可以开始种花生了,孩子们都很兴奋想把花生种到植物角。他们根据自己的喜爱分成土培组和水培组,把种子分别种在了水、土中,一起看看他们的种植过程吧!
土培组
第一步:刨坑
第二步:浇水
第三步:放种子
第四步:盖土
水培组
第一步:盖子上钻孔
第二步:装水
第三步:盖盖子
第四步:放种子
教师思考:
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幼儿亲身参与种植花生并观察花生种子发芽的生长过程,从而增强他们对植物生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同时也体验劳动的快乐,让孩子更加亲近大自然。大家选择了两种不同的培养方式,是为了能够直观对比和发现不同培养环境下花生生长的异同,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观察和养护
孩子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盆花生水培或土培。每天早上入园,都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植物角照顾花生的身影,孩子们观察、浇水,观察记录着花生种子的生长变化情况。在孩子们的悉心照料下,花生一天天长大、长高,带给了他们无数的惊喜。
问题与发现
双休过后,幼儿来园后第一时间就去观察,却发现有的花生长出绿芽了,有的花生干死了,有的还发臭了。
解决方法
经过调查后得知:花生刚发芽后,不能一直泡在水里,时间长了会泡坏的,影响花生的生长。幼儿交流一番后认为应该勤换水,一天换一次。
截止目前,花生长势大好,伴着幼儿的诸多问题,幼儿园的花生种植活动将一直延续下去......
孩子们通过参与这一系列的活动,认识了花生的生长过程,了解了许多与花生相关的知识,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了探究意识的种子。对于有关花生的认知活动仍在延续,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探索也在继续……
撰稿:李 娟
初审:田 湉
复审:吴晶晶
终审:汤 玲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