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核心目标,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优化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2025年4月15日至4月18日,合肥市安庆路幼儿园教育集团城市之光分园开展了为期四天的教师公开课活动。本次活动聚焦小、中、大班不同年龄阶段的科学核心经验,通过实验探究与动手操作,激发幼儿科学兴趣,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教育是幼儿认知世界的重要桥梁。本次公开课以“分龄分段”为原则,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需求,构建阶梯化科学活动框架,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科学魅力,在问题解决中提升探究能力。
感官体验启兴趣,生活情境激探索
小班幼儿的科学学习以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为主。教师紧扣“观察与感知”的核心经验,创设贴近生活的趣味情境,如“人造雪”“吹泡泡”等实验,引导幼儿通过看、听、摸、闻等多感官参与,初步感知物体的特性与现象变化。活动中,教师以问题“猜猜会发生什么?”激发好奇心,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发现。通过反复操作材料,孩子们在游戏中建立起对科学现象的感性认知,萌发探索欲望。
问题导向促探究,记录分享拓思维
中班幼儿的思维逐步从具象向逻辑过渡。教师围绕“探究与验证”的核心目标,设计更具挑战性的实验任务,如“神奇的紫甘蓝”“颜色变变变”等,引导幼儿提出假设、动手验证并记录结果。活动中,教师通过开放式提问“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推动幼儿在小组合作中对比观察、交流发现。孩子们用图画或符号记录实验过程,在分享环节中大胆表达观点,逐步形成“观察—猜想—验证”的科学思维路径。
系统实验解难题,创新应用显智慧
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以“问题解决与创新应用”为切入点,设计综合性科学项目,如“纸桥承重挑战”“会预报天气的动物”等,引导幼儿通过设计、实验、改进等环节解决实际问题。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制定实验方案,并在失败中调整策略。孩子们在反复尝试中理解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体验“试错—优化”的科学研究过程,科学素养与团队协作能力同步提升。
公开课结束后,安庆路幼儿园教育集团党支部副书记袁媛、保教主任赵娟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研讨活动。授课教师从目标达成、环节设计、师幼互动等方面进行自评,听课教师结合课堂观察畅谈启发与建议,现场研讨氛围热烈。
保教主任赵娟从实践层面提出优化建议。她指出,科学活动中材料的层次性、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幼儿探究质量,教师需根据年龄特点提供适宜工具;同时,教师应灵活运用“支架式引导”,在幼儿遇到瓶颈时通过示范、提示或分解问题给予支持,既保护探究热情,又推动思维进阶。
研讨中,教师们达成共识:科学教育不是知识的单向传递,而是幼儿主动建构经验的过程。小班教师提出“用游戏化语言降低认知门槛”,中班教师分享“记录表如何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大班教师则探讨“如何平衡自主探究与目标导向”。思想的碰撞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了丰富灵感。
最后党支部副书记袁媛对于此次科学领域教师公开课做出总结,充分肯定了教师们在活动设计中的创新性与专业性,同时提出科学教育的三个关键点:一是关注“真问题”,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选择有价值、可探究的科学主题;二是关注“真过程”,给予幼儿充足的操作时间,避免“重结果轻过程”;三是关注“真对话”,通过追问、反问引导幼儿深度思考,让科学活动从“热闹”走向“门道”。
本次科学领域公开课活动不仅展现了安幼城市之光分园教师扎实的专业素养,更彰显了安庆路幼儿园教育集团“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分层设计、实践操作与深度研讨,教师们进一步明晰了科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让幼儿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科学之趣,在主动探索中领悟科学之理,在解决问题中涵养科学之魂。
未来,安幼城市之光分园将继续以集团化办园优势为依托,深化科学教育特色,构建“生活化、游戏化、项目化”的科学课程体系,为幼儿播下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种子,助力其成长为具有科学精神与探究能力的未来公民。
撰稿:陶静怡
初审:陶静怡
复审:赵 娟、陈 岚
终审:袁 媛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