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示范引领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3月24日至3月28日,合肥市杏林小学开展了骨干教师之教研组长展示课活动。学校语文学科组长王曼曼,数学学科组长桂芳、束琴琴,道德与法治学科组长凌晓赟四位教师,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呈现了四节精彩纷呈的展示课。
语文课堂:童趣阅读 浸润心灵
王曼曼老师执教一年级童话《小公鸡和小鸭子》。她紧扣新课标低段阅读教学要求,以识字、朗读为基础,融合工具性与人文性目标。课堂通过随文识字、分角色朗读、情境演绎提升语感,落实“正确、流利”这一朗读目标。教学中注重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细节,开展“看图说故事”等活动搭建形象思维到逻辑理解的桥梁。思政教育贴近儿童生活,将互助品质融入语言实践,实现学科育人无痕化。
数学课堂:思维进阶 启智生慧
桂芳老师执教四年级《加法运算律》,以情境化教学激活认知内驱力。通过“数学故事”创设问题场景,引导学生在观察算式特征、猜想规律、举例验证中自主建构运算律模型。课堂聚焦符号化思想渗透,借助算式对比、模式归纳提炼字母表达式,培养代数思维;同步设计逻辑推理任务,通过演绎说理辨析规律本质,在深度探究中发展运算能力与推理意识,精准对接新课标素养目标。
束琴琴老师则带领一年级学生探索《两个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紧扣学生具象思维特点,以“气球比多少”生活情境为切入点,构建趣味探究课堂。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摆一摆直观感知“多出的部分”就是相差数,将抽象数学转化为生活化操作。课堂注重数形结合与说理表达,让学生在具象感知中掌握“用减法求差”的策略,有效培养数感与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链接 培根铸魂
凌晓赟老师执教三年级道法课《大家的“朋友”》。老师从大单元出发,创设“最具幸福感城市”情境,通过“探访-探究-创造”三阶推进教学。学生通过探访合肥的公共设施、分享社区调查微项目,深入理解公共设施价值;在“创意改造设计赛”中提出智能垃圾桶、共享书屋等方案,强化公民责任感。课堂以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借助量表自评、组内互评、实践任务展示等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解决中提升公共意识,为培育社会责任感和公共精神提供实践支点。
课后,各学科组开展深度评课研讨。语文组聚焦“低段阅读教学情境创设”,认为王曼曼老师通过角色扮演、生活化任务设计,实现了语言训练与德育渗透的有机融合;数学组围绕“数形结合与思维可视化”,肯定了束琴琴、桂芳老师的分层任务设计及符号化思想渗透,有效促进了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发展;道德与法治组从“教学评一体化”角度剖析凌晓赟老师的课堂,强调其实践性评价任务对公共意识培养的助推作用。
本次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通过“学科展示-多维研讨-反思精进”的闭环教研模式,为全校教师提供了新课标落地的实践范式。学校将继续以扎实的校本教研推动教师队伍专业成长,让高质量课堂成为学生素养生长的沃土。
撰稿:束琴琴
初审:陈 琪
复审:赵媛媛
终审:陈 艳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