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聚焦核心素养 构建三维作业体系

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新探索

发布日期:2025-04-02   作者:南国c南国   来源: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阅读:次   字体:[] [] []

为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深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朱文婷老师于4月1日下午在校内教研活动中,以“核心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与课堂实践的有效衔接”为主题,通过鲜活的教学案例和系统的理论框架,分享了她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思路与成果,为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注入新活力,引发了与会教师的热烈讨论与共鸣。  

朱文婷老师提出,作业设计需紧扣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以“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为培养方向,通过分层化、科学化、多样的设计策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目标导向性原则要求作业设计紧贴课程标准,精准锚定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方向,筑牢道德品质与法治观念根基。如填写“生活技能成长表”、调查家庭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感知“学习贯穿一生”的理念。层次性原则主张分层作业设计,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需求,助力全体学生素养提升。如组织辩论活动“学那么多知识有用吗?”引导学生辩证思考知识价值,培养批判性思维。科学性与多样性原则强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结合生活经验,以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鼓励学生制作信息化课件、调研社区法治案例,提升团队协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作业设计与课堂实践的有效衔接路径方面,朱文婷老师提出多种创新方法。她结合教学实例,提出通过“目标导向式衔接”“情境迁移式衔接”“问题链驱动式衔接”三大路径,让课堂与生活深度融合。  


分享中,朱老师重点介绍了“作业成果回流课堂”的创新模式。例如,在五年级《我参与 我奉献》课程中,学生通过“一周友善行动”实践作业,记录帮助他人的经历并带回课堂分享。这些真实案例成为课堂讨论的鲜活素材,推动教学从“教师讲授”转向“生生互动、师生共研”,让学生在家庭、社区等多元场景中践行道德认知,实现“德劳融合”的育人目标。  


此次汇报展示了朱老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领域的深入思考与实践探索,为学校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借鉴,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朱老师的实践案例“接地气、可操作”,为日常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有教师提到:分层作业和情境化设计既减轻了学生负担,又让学习更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相信通过本次汇报分享,南国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助力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素养方面的全面发展。

图文:刘梦璇

初审:邵玲莉

复审:贾   佳

终审:王金成


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22329号-1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76号
开办者名称:合肥市庐阳区电化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