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教育部中小学艺术国家教材重点研究基地课题研讨会在合肥举行。此次研讨会以“二级落差问题研究:从课程标准到教材、从教材到课堂”为主题,在合肥市庐阳区和包河区进行了两场新教材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合肥市刘双宁音乐教育名师工作室团队和包河区教研团队进行了7节现场课展示,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体育与艺术工作委员会委员郑莉教授;安徽省教科院音乐教研员余含以及合肥市教科院音乐教研员蒋婷婷老师到现场指导,庐阳区音乐教研员吴启恩、包河区音乐兼职教研员陈浩、合肥市刘双宁名师工作室成员和庐阳区包河区中学音乐老师全程参加了活动。
12月11日下午,研讨会在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教育集团中山路中学4楼报告厅举行,包河团队展示的第一节课是四十六中的吕睿佳老师,她执教的是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亚洲弦歌”——《千岛音声——交织的合奏》,她通过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找到旋律,再进行钢片琴的演奏,引导学生体会到旋律中的主要音阶,学生分组进行钢片琴演奏,并将不同小乐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在体验中感受到了印度尼西亚佳美兰音乐的独特魅力。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的陈浩老师执教了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草原牧歌”中的《金杯》,陈老师以内蒙古草原酒文化为背景,通过精湛的范唱将学生带进了蒙古族的音乐中,再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赛勒日外咚赛”最具有民族特色,并进行教唱,体会这一句的旋律起伏和民族特色,展示了独特的草原短调歌曲的风采,整节课学生沉浸在蒙古族音乐中,歌唱和表现环节参与积极,课堂气氛热烈。
刘双宁名师工作室团队授课的内容为辽海出版社艺术·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一带一路唱响世界”。第一节由合肥市第十四五中学固镇路校区的熊楚瑶老师执教《敦煌》,她以敦煌壁画为导入,结合现代音乐元素,引导学生聆听作品中的主奏乐器,感知旋律、节奏、结构等音乐要素的特点,将古老的丝绸之路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进行了呈现。随后,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的刘诗雨老师执教《赛乃姆》,她通过两段视频对比导入,指出视频中的艺术表现形式的相同和不同,引出赛乃姆是木卡姆中的一部分。再以歌、舞、乐为主题,引导学生在演唱主旋律、模仿表演维吾尔族舞蹈动作、身体表现欢快的节奏,学生在热烈的氛围中感受了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12日上午的研讨会在合肥市庐阳中学报告厅进行。首先由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夏小宇老师执教《河西走廊之梦》,她以《凉州词》为导入,引出河西走廊进入课堂,通过完整聆听感知作品的主题,再以自制乐器膜笛模仿嘟嘟克笛的音色,学生随音乐吹奏A乐段,再以模唱的形式表现B乐段的旋律,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引导词,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充满历史沧桑和人文情怀的河西走廊。夏老师的课堂不仅在音乐上让学生有所领悟,更在文化交流领域激发了学生对这片古老土地的无限遐想。随后,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森林城校区凤靓老师执教《一步之遥》,她通过和学生交流对阿根廷的了解导入,再进入到阿根廷探戈音乐中,通过对A、B两个主要乐段的聆听感知,通过身体律动和节奏创编的形式,引导学生围成圆圈,用身体体验音乐。本节课不仅展示了凤老师卓越的小提琴技巧,更是巧妙地设计了课堂表现,让学生真切松弛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音乐表现的同时体会到了阿根廷不一样的人文与音乐魅力。最后,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刘双宁老师执教《厄尔嘎兹山》,刘老师以其深厚的音乐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她从聆听作品的结构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演唱、演奏、创意表现、文化理解四个角度的课堂活动,给了学生深刻而直接的音乐体验,整节课学生参与面广,在学习土耳其民歌的过程中还了解了一带一路的意义,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良好。
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音乐学院教授郑莉进行了专家报告,郑教授指出在美育教育引领下,要唤起学生内驱力,以双主体为前提,紧抓双基础,达到双表现,实现双文化。音乐课程设计既要有理论支撑,也要有理论深度,学科深度。以文化打底,统一理念,创设情境,运用单元课程内在联系,打造内部衔接紧密,活动灵活多样,立意深厚高远的音乐课堂。单元教学要紧扣单元大标题,每节课都要围绕单元主题设计一条线进行连接,不能只是单独教授一个作品;课堂教学要设计好“任务链”,不能做无效设问;课堂要在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的升华,“一带一路”政策的过去、今天和未来的展望,以及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国家的音乐文化的挖掘需要再深入。安徽省教科院音乐教研员余含老师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新教材课程实践活动,更是初中学段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练兵。本次活动既有郑教授高屋建瓴的点拨,也有一线老师的教学实操,还有众多观摩老师的学习和反思,在深入探讨的过程中,老师们得到收获和成长。她肯定了老师们的课堂真实而有效,对授课教师的课堂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指出作为单元教学的不足之处,她强调了“大单元”思维的重要性,课堂教学要紧密结合单元主题,加强音乐学科的整体学科深度,同时对老师们执教不同版本教材的理念和教法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老师们能以课标作为导向,认真进行教材分析,再设计生动的教学方法,打造活力音乐课堂。合肥市教科院教研员蒋婷婷老师感谢以上专家的莅临,并给与了合肥老师参与此次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研讨会的机会,也相信通过此次活动,老师们对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入,教学质量的提高指日可待。庐阳区音乐教研员吴启恩也在发言中感谢专家的指导,也希望老师们通过此次活动,对新教材的理解更进一步,并能指导后面的课堂教学。随后,专家们对于此次展示的7节课例一一进行了点评和指导,就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小学艺术教育质量、推动艺术教材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合肥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如何把握新教材提供了思路,也为全国艺术教材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未来,刘双宁名师工作室将继续加强新教材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努力培养更多具有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为推动庐阳区乃至合肥市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撰稿:刘诗雨、郑丽娟
初审:刘双宁
复审:李国凯
终审:朱晓艳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