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如画巧夺天工,非遗技艺传承千年。编织作为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实用的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的表达。为推进“十四五”国家级研究课题《混龄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自主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的开展,近期,合肥市大西门幼儿园教育集团畅和分园大二班和中二班的孩子们开展了以“混龄巧手千编 织造快乐无限”为主题的混龄角色游戏活动。
寻找编织
为了让中二班的弟弟妹妹们了解编织作品,哥哥姐姐提出要带弟弟妹妹寻找幼儿园里的编织作品。为了激发混龄幼儿对编织的探索欲望,于是,哥哥姐姐拉着弟弟妹妹们开始了一场“寻找编织物”的活动。
哥哥对弟弟说道:“快看!这面墙就有很多的编织作品”“向日葵也是用毛线编的”;姐姐也说道:“我们玩的攀爬架其实也是编织哦”。哥哥姐姐兴奋地介绍着,弟弟妹妹们也目不转睛地看着。
巧手绘画
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妹妹们开始了编织设计图。一根根长长短短的毛线,在实践、探索、合作的过程中,发生了神奇的变化,也让宝贝们发现了编织的魅力,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绘画出的编织物品。
趣玩编织
画好了设计图,现在开始编织啦。编织方法都有哪些呢?”哥哥姐姐告诉弟弟妹妹编织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上下编织、螺旋、穿插、打结等。弟弟妹妹跟着哥哥姐姐的指导一步步操作,五彩斑斓的毛线在他们的指间欢快跳跃,散发着童年的快乐气息,在编织的过程中孩子们也遇到了种种困难,发现原来编织也大有学问,但是哥哥姐姐给予了帮助,在一次次的尝试下,孩子们的编织技术也越发娴熟。最终,在大家的合作下编出了美丽的曼达拉、俏皮的小鱼、翩翩飞舞的蝴蝶、可爱的小乌龟……
快乐分享
游戏结束后,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一起将编织的作品放在《编织馆》进行售卖,“快来买小鱼喽”“还有曼达拉”,一声声的吆喝声吸引了众多的顾客,大家还约定下次还在一起继续编织。
一经一纬编出无穷创意,千丝万缕织成多彩童年。混龄孩子们在“寻找编织”中了解;在“巧手绘画”中深入;在“趣玩编织”中合作;在“游戏分享”中快乐,也许这就是混龄游戏给孩子们最美的自然时光。期待混龄的孩子们在学习传统民间艺术的同时,促进其审美经验的发展,让孩子们从小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民族自豪感。
文字:吴巧兰
图片:章玲玲
初审:吴巧兰
复审:吴巧兰
终审:余学琴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