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发展起来的。角色游戏的开展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在角色自主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对他们而言有着源源不断的探索兴趣,我们的游戏故事也由此而来。
游戏实录:
芊芊医生在“诊所”里忙碌着,不时地摆弄着她的“医疗工具”。这时,佳毅小朋友捂着肚子,一脸痛苦地走过来,对芊芊医生说:“医生,我肚子疼。”然而,芊芊医生似乎并没有完全进入角色,她抬头看了一眼佳毅,但并未作出任何回应,只是继续摆弄着手中的玩具。
佳毅小朋友并没有放弃,他再次对芊芊医生说:“医生,我肚子疼,你能帮帮我吗?”这次,芊芊医生终于开口了,但她却不好意思地说:“哦,我是专门看牙齿的,肚子疼我不会。”说完,她便转身继续玩她的“医疗设备”。
就在这时,安安小朋友捂着嘴巴,表情痛苦地走了过来。她轻轻地对芊芊医生说:“医生,我的牙齿好疼啊。”芊芊医生的眼神立刻变得专注起来,她迅速进入角色,温柔地让安安张开嘴巴。然后,她煞有介事地用她那小小的手指在安安的嘴巴里“检查”起来。
经过一番“仔细诊断”,芊芊医生眉头紧锁,认真地说道:“嗯,你的嘴巴不太好,牙齿有问题。”这时安安说”我刚吃了好多糖果。“芊芊医生说”小朋友不能吃糖。“说完,她便拉着安安的手,带着她来到了教室一角的“奶茶店”。芊芊医生拿起一个杯子,给安安倒了一杯“特制奶茶”,并告诉她:“这是我给你开的药,喝完就不疼了。”安安接过奶茶,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按照芊芊医生的指示,小口喝了起来。
游戏结束后,我作为老师,特意找到了芊芊医生,好奇地问她:“芊芊,你给安安开了什么药啊?她的牙齿还疼吗?”芊芊医生一脸自豪地回答:“我给她开了一杯特制奶茶,喝完就不疼了!”
教师分析:
牙医角色认知:芊芊小朋友对牙医角色有一定的认知,她更关注于牙齿方面的治疗,这可能与她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或兴趣有关。然而,她对其他病症的处理则显得较为陌生,这反映了她在角色认知上的局限性。
爱护牙齿意识:虽然芊芊医生在处理安安牙齿疼的问题时采取了不科学的“治疗方案”,但她的行为表明她意识到了牙齿健康的重要性,并试图通过游戏来解决问题。这体现了她初步的护牙齿意识。
创造力与想象力:创造力与想象力:芊芊医生在游戏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解决问题,如创造“特制奶茶”作为“药物”来治疗牙齿疼。这体现了她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反思与支持策略:
强化牙医角色认知:在游戏结束后,与小朋友进行分享交流,通过情景模拟、图片展示等引导幼儿更全面地了解牙医的职责和分工,以及牙齿健康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于牙医的绘本或视频资料,帮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牙医的工作。同时,在游戏中设置牙齿疼痛的情境,让芊芊扮演牙医角色进行诊断和治疗,通过实践加深她对牙医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提升保护牙齿意识:利用这个机会,通过故事讲述、图片展示等方式,向幼儿介绍牙齿的结构、功能以及保护牙齿的方法和重要性,如早晚刷牙、少吃甜食等。同时,组织一些与护牙齿相关的游戏或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如何保护牙齿。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牙齿健康,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她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鼓励创造力与想象力:肯定芊芊小朋友在游戏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鼓励她在今后的游戏中继续发挥这种精神。同时,我也会引导她学会用更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如使用漱口水、寻求专业牙医的帮助等,并鼓励她在游戏中尝试运用这些建议。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