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人素以彬彬有礼著称于世。为了提高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及民族文化自豪感,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使其养成终身收益的文化品质和道德规范,形成一个从善、从真、从美的礼仪氛围,合肥市长江路幼儿园天成分园中班年级组开展了“以礼润心,文明相伴”—礼仪之花绽放校园的特色活动。
文明礼仪我知道
播下一颗好种子,就能长出一颗好芽。老师们通过绘本、视频、情景剧等形式向孩子们讲解什么是文明礼仪,为什么每个人都需要具备良好的品德,以古论今,以事眀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文明礼仪的内涵,激发他们对文明行为的崇敬与向往。让孩子们一起来说说,怎么做一个文明的小朋友,并且让孩子一起来学一学文明小礼仪。
上课时老师们绘声绘色的讲述礼仪系列故事,孩子们反应热烈,有的说:“老师,我们要向孔融学习,他四岁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家人。”
有的小朋友说:“老师,我昨天下午午点看见同学吃完了面包还想吃,我就把自己的那片给了他,我做的好么?”
还有的小朋友说:“六一自助餐的时候,我把自己的鸡翅分同学的妹妹吃,还询问她有没有其他想吃的,最后还给了她一个糖果。”......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分享自己的心得和各种礼让的行为。老师们纷纷对他们的行为提出肯定和表扬,家长们也为孩子的分享和谦让发来远程的赞赏。
孩子们团结友好,互帮互助,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经过文明礼仪教育后孩子们对这句话理解更深刻,纷纷表示每天都要念一遍让自己记牢。原来在排队的时候孩子们总喜欢争抢位置,孩子们都懂得了谦让,还记得了排队的顺序主动给其他孩子留位置。班级还发生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孩子腿受伤了,老师们跟孩子们叮嘱日常要多帮助她照顾她,结果孩子们纷纷主动关心照顾。不论是洗手、上厕所的路上,还是排队的路上都会有两个小朋友牵着她,而且还会换着同学牵着她帮助她,让老师们看到孩子们主动的互帮互助的行为都很感动。
在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对于孩子们将来树立优秀的道德品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诚敬谦让、和众修身、尊师重道、尊老爱幼”这些传承千年的中华礼仪文明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和谐,通过礼仪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孩子们在幼儿阶段便耳濡目染在此文化的熏陶下,对于其健康成长乃至日后为社会做出贡献皆有重大的帮助。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