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幼园长妈妈对您说:多肯定,少否定,让孩子具备该有的自信

发布日期:2024-06-09   作者:新闻c长幼   来源: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阅读:次   字体:[] [] []

自信心是人生前进的动力,是孩子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其自信心的培养。每个孩子都有希望受到家长重视的心理,而赞赏其优点和成绩,正是满足了孩子的这种心理,使他们的心中产生一种荣誉感和骄傲感。只有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从内心生发出自信,想让孩子把能力转化为自信,家长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建立良性反馈,多肯定孩子。该如何肯定?推荐“341肯定法”。

“341肯定法”的具体操作
      “3”指三个任何: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事情。就是说,对待孩子,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事情都可以肯定。即,肯定是无条件的。 
      “4”指四个方面:肯定情绪、肯定动机、肯定已经做到的地方、肯定可以提升的空间。
      1.肯定情绪
      情绪是心情的表现,是通向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大门。如果你能够觉察并关注孩子的情绪,就等于找到了打开他心门的钥匙。想想看,如果你能够开启孩子内心世界的大门,能够走进去看到孩子的渴求,这会不会让孩子瞬间觉得你非常了解他?

2.肯定动机
      任何行为的背后,都能找到一个正向的动机。举个例子,孩子考了20分,回家后心情沮丧。这时,家长要先关注孩子的情绪:“你没考好很难受,是吗?”这时孩子也许会有正向反馈,对你诉说事情的经过和内心的痛苦,也许什么都不说,继续待在自己的情绪里。于是,你可以肯定他的动机:“你难过是因为想考好但没考好,这说明你是一个要求进步的孩子。”


3.肯定已经做到的地方
肯定孩子做到的地方,不只是让孩子心里舒服、亲子关系密切,它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帮助孩子形成能力。就像打篮球练习三步上篮一样,这次孩子做对了,但下次不一定能做对。只有反复尝试,多次做对,他的上篮动作才会变成一种标准反应,从而形成能力固定下来。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做得好、做得对时,一定要告诉他、肯定他。这样,既让孩子感觉自己的努力被看到了,以后会更加勤奋,又能让孩子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有力量的。


这部分是很多家长熟悉和擅长的。因为在传统教育中,没有前三步,家长一眼就看到了孩子的缺点,上来就说孩子的不足以及以后怎么改正。家长要注意,肯定孩子时要说具体、说细节,要真心表达,并给予充分肯定。
      “1”指一个标准。
      判断肯定是否有效,唯一的标准是孩子的正向感觉有没有得到保护和增强。这点非常重要。
      很多家长认为:我都肯定孩子了,所以孩子得行动、得改变、得进步,否则就辜负了我。有这种想法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因为任何成长和改变、任何能力的形成,都不是单单靠别人的肯定就能得到的。
      肯定进步和成就:
“你之前在这个游戏中遇到困难,但现在你已经掌握了,你的进步真是太棒了!”

鼓励尝试新事物:
      “虽然这是你第一次尝试这个新的游戏,但你勇敢地挑战了自己,这种勇气很值得称赞!”
      “尝试新食物可能让你感到紧张,但你愿意尝试,这展示了你的勇气和开放心态,真棒!”

强调积极品质:
      “你今天和朋友分享玩具,展示了你的慷慨和善良,这样的行为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鼓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当你自己解决了这个难题时,你的聪明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你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你的创造力和智慧让我感到惊讶!
      家务方面:
      孩子主动帮忙收拾玩具:可以说,“谢谢你主动收拾玩具,这样我们家看起来整洁多了,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孩子独立完成家务:可以说,“看到你自己做完了这些,我觉得你很有责任心,继续保持!”

社交方面:
      孩子在与同龄人相处时表现友善:可以说,“你今天和朋友一起玩得很开心,你的友善和包容让人印象深刻。”
      孩子在解决冲突时保持冷静:可以说,“你在处理矛盾时表现得很成熟,能够冷静地沟通,这是一个很好的品质。”

肯定的话语,就像温暖的太阳,它带来的不只是此刻的温暖,更让孩子坚信自己身上有着不可低估的力量,不会被挫折打倒,不会被困难吓退,即便孤身一人,也能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这,才是能够陪伴孩子一生的宝贵财富。

撰稿:严彦
初审:张文静
复审:孙兰兰
终审:丁婕
编辑:赵倩艳


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22329号-1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76号
开办者名称:合肥市庐阳区电化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