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在一次节日活动中,孩子们看到非遗传承人表演的皮影戏,激发了孩子们对皮影戏的兴趣,于是庐实幼四里河畔园大四班教师追随幼儿兴趣点对皮影戏展开了讨论……
亲子大调查
通过讨论发现,孩子们对皮影戏不是很了解,所以教师邀请家长与幼儿合力开展“皮影知识大调查”,围绕皮影戏的剧目、演出道具等方面进行调查。
通过调查,孩子们对于皮影戏有了新的认识,知道表演皮影戏需要用到皮影人偶、幕布、灯、音频等工具。同时也对皮影戏更加感兴趣。
探索光与影
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呢?教师带着孩子们在教室和室外寻找答案,通过观察发现教室灯光、手电筒、太阳都可以产生影子,但在表演皮影戏时,为了确保影子的清晰可见,周围灯光需要暗下来,只需要幕布所在之处是亮的,在这种环境设定下,孩子们最终选择了手电筒作为光源。
在寻找光源的过程中,孩子们还提出了一个疑问:“平时我们看到的影子是黑色的,为什么皮影戏的影子是彩色的呢?”为了解答这个疑问,孩子们用彩纸、过塑膜片、木棍等材料进行了投影成像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把透光性过塑片涂上颜色后,投出的影子就是彩色的。
幕布选择
在了解了皮影戏光的秘密后,孩子们计划寻找适合布置幕布的材料。孩子们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自主寻找了生活中常见的布料,并找到了各自认为适合做幕布的材料。实验结果显示:麻布可以透光,但不是很明显;窗帘不透光,但透不出影子;白布透光,可以看见带有色彩的人偶。孩子们经过对比不同的材料的特性,发现白布更适合当幕布。
一起搭戏台
开始塔戏台啦!在搭建前,孩子们动手设计了自己的戏台。有的在自己的设计图上进行了创新,在搭建过程中孩子们尝试按照自己设计的戏台进行搭建。在提高建构技能的同时,丰富了孩子们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最终孩子们搭建的戏台各有各的特色。
制作皮影
找到了透明膜做皮影的材料后,就可以开始制作皮影了!那么,如何让不会动的透明膜“动”起来呢?通过对皮影人物图片的仔细观察,孩子们发现让皮影人物灵动起来的关键是:将皮影人物先分段制作后再合并。
剧本创作
孩子们在制作完皮影人物后,都想要进行一场演出。
大家通过举手投票的方式,最终决定表演一场哪吒闹海故事的皮影戏,并依据故事内容开始了剧本的绘制。
剧场开演啦
孩子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皮影人,一边讲述故事,一场有趣的皮影戏剧场就这样拉开了帷幕。表演时,孩子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表演,勇于展现自我,大家一边操纵皮影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情节,沉浸其中。
一块幕布,一方天地;锣声响起,好戏开场;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皮影戏的探索,为幼儿通往传统文化探索之路打开了一扇门。怀揣着热爱与期待,大四班的孩子们将继续在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做非遗小小传承人。
撰稿及摄影:李娜 初审:李娟 中审:田湉 终审:汤玲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