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阳学前教育集团和月融汇园:蜗牛奇遇记

——中三班课程故事

发布日期:2024-05-31   作者:庐阳学前教育集团   来源: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阅读:次   字体:[] []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知。”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蜗”相遇

雨后散步时,佑佑在小菜园里发现了一只小蜗牛,孩子们都兴奋极了。“哇,蜗牛,你们快来看,这边有只蜗牛。”孩子们迅速围拢过去,兴致勃勃地观察着小蜗牛。

丞丞:这里怎么会有蜗牛啊。

佑佑:好可爱啊,我真想摸摸它。

童童:小蜗牛要爬到哪里去呢?

雯雯:爬回家吗?

课程设置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只“蜗牛”着实吸引了一批粉丝,蜗牛喜欢吃什么?喜欢住在哪?一连串的问题随之产生。因此,合肥市和月融汇幼儿园中三班依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班本特色课程《你好!蜗牛》,蜗牛和孩子们的故事,在悄悄地发生。

主题网络图

一周主题课程计划

主题墙布置

蜗牛大调查

关于蜗牛的秘密,孩子们还有许多的疑问。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我们开展了调查活动,鼓励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完成。

语言活动:乐知蜗牛

幼儿通过集体阅读《蜗牛日记》绘本故事,了解到蜗牛的习性和特点,比如蜗牛每次能产100颗卵;蜗牛出生在潮湿的土地上;蜗牛有壳,能保护自己柔软的身体;蜗牛只在夜间出来活动;蜗牛有很多牙齿;蜗牛的天敌是什么;蜗牛能分泌亮闪闪的黏液等等。让幼儿爱上阅读、爱上自然、爱上科学。

科学活动:趣探蜗牛

认识蜗牛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观察蜗牛图片,看着图片和模型指一指、说一说、演一演,了解了蜗牛的各个器官和部位。幼儿了解到我们植物角的蜗牛是白玉蜗牛,并与教师一起了解并探讨了白玉蜗牛名字的由来。幼儿和教师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际观察,知道了蜗牛的头部有两对嫩嫩的触角,上面一对触角上有蜗牛的眼睛,下面一对触角能帮助蜗牛闻到食物的味道,并了解了蜗牛喜欢潮湿的环境,喜欢吃新鲜的菜叶。

饲养蜗牛

幼儿在初步了解了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喜欢吃的食物之后,对饲养白玉蜗牛有了很大的信心,班级里也开展了小小饲养员活动,幼儿会耐心地照顾白玉蜗牛,给蜗牛投喂食物、更换土壤等等。

趣玩蜗牛

美术活动:蜗牛的花园

幼儿通过和蜗牛的相处,对蜗牛的喜爱日益剧增,这天老师们带领幼儿创作了一幅幅蜗牛主题绘画作品——“蜗牛的花园”,幼儿发挥想象,使用了黏土、毛球等多种材料进行添画和装饰,快来看看幼儿的作品吧!

健康活动:蜗牛赛跑

幼儿自由分组,每组一个呼啦圈,幼儿站在呼啦圈里。听到开始的口令,以蜗牛赛跑的方式快速挪动呼啦圈,最先到达终点者获胜。考验孩子们身体协调能力的时候到了!

区域活动:蜗牛的新家

随着对蜗牛探究的深入,幼儿不自觉地就将蜗牛带入到自己的区域活动中。这不,今天的区域活动可热闹了,建构区里,幼儿忙着给蜗牛搭建新家呢。

思考与感悟

大自然充满了惊喜和挑战,一个小小的蜗牛就激发了幼儿巨大的探究热情。相比于仰望高处的自然物,幼儿更喜欢“蹲下来”观察地面上的自然物,就如与蜗牛的邂逅,在一次次的观察、一次次与蜗牛的互动中,幼儿见证了蜗牛的成长过程,也让我们看到幼儿对大自然本能的亲近和喜爱。在幼儿的探究里,每天都有新的发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收获着简单纯粹的快乐!

图片:刘瑞雪

撰稿:刘瑞雪

初审:曹宇

复审:赵晓艳

终审:杨开君

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22329号-1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76号
开办者名称:合肥市庐阳区电化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