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江淮行——皖美课堂”2024年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展示活动在六小中铁举行

发布日期:2024-05-22   作者:曹亚玲 六小中铁   来源: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阅读:次   字体:[] [] []

为进一步促进安徽省小学信息科技教师专业成长,充分发挥省级教坛新星、省级优质课评选获一等奖的优秀信息科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持续推进小学信息科技教育高质量发展。2024年5月17日,安徽省“教研江淮行——皖美课堂”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展示活动在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顺利举办。

本次活动由由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合肥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协办。

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时进行,来自全省各个地市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师现场观摩或观看线上直播。

活动伊始,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明杰进行主旨讲话,他首先对信息科技教师们针对新课程标准和新版教材所展现出的积极探索精神以及他们在展示和研讨中所表现的勇气给予了高度的鼓励和肯定。陈副院长期望,通过本次精心策划的课例展示及专家深入点评,活动不仅能够彰显学术性,而且能激发参与者的思考热情,让这一活动成为智慧交流与知识分享的盛宴,充分展现其独特的思考魅力。

活动上半场,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王夕舾、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何增荣、马鞍山市采秣小学任文娟等三位老师呈现了三节精彩的展示课,随后三位老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王夕舾老师带来的《优化校园灯光系统——探索“与”“或”“非”三种基本逻辑运算》,首先,王老师用一个热身活动带领孩子初步感知三种基本逻辑运算。然后,通过三个实验,让学生参与到逻辑判断中,进一步理解三种基本逻辑运算的运用。尤其在第三个实验中还使用了虚拟仿真程序,让学生可以在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最后,老师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过程与控制系统中的逻辑运算,让学生理解信息科技与生活息息相关。

何增荣老师带来的《教室亮度自动调节控制系统——开关量与连续量的探索》,用“如何让教室的每个角度都能获得适宜的光线”这一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导入课题。接着,老师用相关的实验和演示,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开关量”和“连续量”。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让孩子们尝试设计一个教室内灯光亮度智能控制系统。最后,老师带着同学们对今天的课进行总结,并且让孩子们根据评价表对自己上课的内容进行自评。

任文娟老师的《爱心守护小动物——数据与编码》课程以流浪小动物救助站的感人场景为切入点,为流浪小动物打造独特身份标识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同理心。接着,她带领孩子们开启了铭牌编码的设计之旅,通过灵活运用数字、字母和文字,将特征信息巧妙地融入到编码之中,理解了编码的意义。最后进行铭牌展示活动,让孩子们送上对小动物的祝福。通过这堂课,学生不仅学习了编码技能,还加深了对动物保护的认识。

精彩的展示课结束后,来自安徽省各地级市的专家们进行了点评。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的蔡蕾老师认为王夕舾老师的课有两大亮点。亮点一在于实验教学为项目式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并强调学生实践操作,实现了新课标倡导的“做中学”“用中学”;亮点二是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流程贯穿课堂。王老师通过信息科技实验设备和虚拟仿真程序的综合运用,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立体、多维度的学习环境。

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的贺森老师认为,何增荣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项目案例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抽象的概念可视化呈现,帮助理解知识背后的原理。

合肥市亳州路小学的王菁老师认为,任文娟通过逻辑清晰,环环相扣的实验设计,让学生理解了编码的设计和编码在生活的应用。将信息科技与生命教育相融合,让学生在创作中感悟,在实验中成长。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在心灵深处播下了爱的种子。

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田钰对上午的活动作总结性发言。关于本次皖美课堂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活动的承办,田主任首先感谢安徽省教科院对合肥的信任,其次充分肯定了合肥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和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协办单位的有序组织。关于今天课堂展示和专家讲座,田主任对他们专业引领给与高度评价,认为团队的合作互助式交流教研是老师专业成长标志或者灵魂,是必不可少的,而专家引领能弥补教师反思和同伴之间交流的不足。

活动下半场,由两位老师进行课例分享,分别是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卢亚楠老师带来的全国实验教学说课优秀课例《火眼金睛——基于火焰传感器的寻火和定位探究实验》,合肥市南门小学吴兴霞老师基于信息科技平台仿真实验课例《身边的控制系统——探秘微波炉》

卢亚楠老师从设计背景、课程设计、课程展示、心得与体会四个方面来进行课例分享。整堂课通过讲述火灾的危害和预防,引入火焰传感器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演示火焰传感器如何工作,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接着,通过分组实验,孩子们动手搭建寻火机器人,学习如何利用传感器进行寻火和定位。最后,还进行了拓展延伸,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这个课例给小学信息科技实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吴兴霞老师的这个课例,用孩子们熟悉的微波炉作为例子,让学生们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她先讲解微波炉是如何通过控制系统来加热食物的,然后用一个虚拟实验,帮助孩子们理解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接着,通过大模型工具拓展学习,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控制系统。吴老师这堂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了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感。

接下来,杭州师范大学徐光涛教授带来《信息科技实验教学:价值定位、教学模式与实施策略》的专题报告。徐教授从价值定位,教学模式与实施策略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特别是信息科技学科的实验教学。徐教授指出虽然信息科技实验教学重要,但研究才刚起步。他强调了实验教学在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中的关键作用,提出了六种不同的实验教学模式,并建议通过规范设计、严谨管理、教师培训、资源优化和家校合作等策略来优化实验教学的实施。最后,徐教授强调了信息科技实验教学在培育未来数字时代人才中的价值和潜力。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员方其桂带来《信息科技课标与实验问题探微》的研讨。方老师概述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强调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他还指出了当前信息科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如资源配置、教学方法等。接下来,方老师针对在场各地市的信息科技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给出详细的解答。这些问题主要围绕“实验教学”“项目式学习”“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等展开,方老师结合自身经验耐心并细致地进行回答,帮助老师们答疑解惑,指明新课标下的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方向。

此次“教研江淮行——皖美课堂”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展示活动不仅为全省信息科技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而且通过名师的课例示范教学、专家点评引领和新课标专题研讨,使教师们对于如何学习新课标、把握新方向、践行新理念有了更清晰的思路。这对于提升教师们的教学质量和专业素养,推动信息科技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撰稿人:曹亚玲  初审:曹亚玲 复审:周华 终审:陈晓艳

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22329号-1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76号
开办者名称:合肥市庐阳区电化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