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雨季如期而至,雨不动声色的、陆陆续续的下个不停。起初,孩子们对雨特别感兴趣,时不时地好奇地探头探脑看雨,或是趁着散步、放学的时候在走廊边伸手摸雨。
孩子们也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老师,雨是从哪里来呢?”
“是谁在天上洒水?”
“我也好想去下雨呀!”
可是接连好几天都是阴雨天气,孩子们有些不开心:
“怎么老是下雨呀?”
“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出去玩呀?”
“我不喜欢下雨天了!”
孩子们消极的话立刻点醒了班级教师,雨天,通常就在教室开展室内活动,而雨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降水现象,为什么不利用这个契机,让孩子们感受到下雨天也可以很好玩呢?
和雨相遇
雨是大自然的馈赠,把自然写进生活,让孩子们感受雨中的大自然,学习如何与大自然相处,在自然中得到滋养和成长。自然教育里没有“坏”天气,让孩子们打上伞,穿上雨衣、雨靴,在雨里欢笑,回归自然,释放天性,享受天气赋予的礼物。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认识了雨是如何形成的,了解了“太阳一晒变成汽;连成一片变成云;温度降低变成雨、雪、冰雹;冰雪融化,汇成小溪,流入江河,奔向大海。”这一神奇的循环现象。
雨天的心情
对于“下雨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态度,大家展开了一个讨论会,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喜欢下雨,小花和苗苗需要雨水才会长大。”
“我觉得下雨到处都是湿的,很不方便。”
“雨后出现彩虹,可好看啦!”
“下雨天只能在室内待着,不能在外面玩了。”
“雨天还能打水仗、踩水,好好玩!”
下雨天还能怎么玩?
雨天的到来通常会让孩子们的户外活动计划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组织室内游戏活动时,老师们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将空间和可利用的材料运用起来,设计好玩又有趣的室内游戏活动。
孩子们充分利用桌椅、建构材料、体育器械、区域玩具等,在教室、走廊、建构室、风雨操场创设了丰富、有趣、适宜的运动游戏环境,在室内运动中也可以尽情的释放天性,玩得开心。
孩子是天生的探险家,爱玩水是他们的天性,将生活中常见的下雨天,和孩子的兴趣联系起来,这样随之产生的活动就是多元的、灵活的。活动主题来源于孩子的兴趣,孩子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雨,这样活动内容就会不断系统化,深化孩子的学习,丰富孩子的经验,促进孩子的发展。这场关于雨的故事还没有结束,相信孩子们在下一次的活动中能收获更多的小美好。(撰稿:徐玫 初审:蒋小娈 复审:陈岚 终审:李峥)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