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游戏时,小朋友们对材料车上的奶粉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她们纷纷拿起奶粉桶开始一个又一个的垒高起来……
奶粉桶太高了够不到,怎么办?
这个太高了,我够不到了怎么办?
用积木踩在脚下,变高就可以够到了。
不行,这个积木太滑了,不稳。
我个子高,踩一个奶粉桶就可以成功。
两个奶粉桶太晃了,也踩不稳。
把积木垒在奶粉桶上,可以更高一些。
我找到了,可以用音乐凳,它很稳。
搭成楼梯,我们就可以很方便的垒奶粉桶了。
奶粉桶总是倒下来,怎么办?
用积木围起来试试
怎么又倒了?
为什么用积木把奶粉桶围起来,还会倒呢?
因为奶粉桶不一样大,大大小小的垒在一起就会倒。
积木竖着放不稳,所以倒了。
因为奶粉桶的盖子边圆圆的,所以容易倒。
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经过师幼共同讨论,孩子们发现利用超轻粘土、透明胶、小贴画、双面胶等材料可以将奶粉桶粘在一起让它变得更加牢固,不易倒。
奶粉桶是一种低结构的材料,在幼儿的生活中十分容易取得,在初次探索奶粉桶时,孩子们从“无计划的堆叠—奶粉桶的垒高”游戏。从这一阶段中可以看出,刚升入中班的幼儿最初还是以“堆叠和垒高”的建构方法。在出现“太高够不到”和“容易倒”的问题后,小朋友们会通过同伴交流、“试误”的方式多次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一名观察者,在问题出现时并没有第一时间介入,而是耐心等待幼儿自主尝试寻找解决办法,再适时的给予一些语言上的引导和鼓励,并在游戏结束后第一时间组织幼儿进行集体分享,帮助幼儿梳理、总结、积累新的建构方法并鼓励幼儿再次大胆尝试。
积木高楼诞生啦!
集体梳理后,小朋友们对奶粉桶总是倒下的问题有了新的解决办法,在之后的游戏中,孩子们选择了大小相同的奶粉桶进行垒高,果然稳了许多,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奶粉桶不够了,怎么办?
老师,奶粉桶不够了,怎么办呢?
我知道,我们可以用积木来垒高。
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在遇到奶粉桶数量不够的问题后,孩子们并没有选择直接等待教师的帮助,而是主动在建构室里寻找其他材料进行代替,体现出中班幼儿游戏形式的自主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一步发展。
从积木的单一垒高到架空楼层的出现
寻找到合适的材料后,孩子们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在这个阶段又会有什么新发现呢?
我们搭的是高楼,有很多层。
为什么你要把这个长板放在上面?
因为这个高楼总是有点晃,我在上面搭一个长板就可以让它稳定下来,楼就不会晃了。
原来这个长板是保持重心平衡。
我们的高楼也有点摇晃,所以要把最底下给加宽一些。
有了前期搭奶粉桶的经验,在遇到积木摇晃的问题时,小朋友们能迁移经验用“调整重心或增宽底部”来解决现阶段遇到的问题。
我们的房子没有人可以住进去,也没有能装玻璃的地方。
那这样空的搭试试。
为什么架空容易倒
我们的也总是容易倒下来。
我拿走了一个小砖块的时候,我的高楼也倒了。
为什么架空容易倒呢?
因为积木用的大小不一样。
积木放对齐就不会容易倒了。
在搭建积木高楼的过程中,孩子们从开始单一的垒高到架空楼层的出现,反映出了当前幼儿的建构能力的发展。
逐渐出现的楼栋细节
我家住在6楼,有一个小花园。
这个地方是可以给小朋友玩的地方,里面有好多玩具和滑滑梯。
这两个长板是让高楼不会倒的,可以撑住它。
是我回家坐电梯之前要经过的地方。
我知道了,是楼栋的门厅处。为什么是弧形的呢?
这个是它的造型,这样很高、很亮。
今天小朋友游戏的时候都设计了些什么呢?
我设计的是一个高楼,还有三角形的城堡的屋顶。
我设计的是一个高高的楼,它还有滑滑梯,可以滑下去。
这是我设计的高楼,旁边还有回家坐的电梯。
经过较长时间对积木搭建的探索,孩子们依旧充满兴趣,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积木材料让大家不断探索和创造着搭建的造型。从“简单的堆叠、垒高—架空—开始逐步搭建高楼的主体结构以及细节方面延伸”,从“体验搭建—结合生活经验—同伴经验分享迁移—逐渐有搭建楼栋的主题”,搭建的方法、目的性和游戏情节内容都在不断丰富。
这时教师作为支持者、倾听者,在跟随幼儿游戏进程中及时鼓励幼儿表征自己的游戏,并通过小组、集体间师幼交流梳理分享自己的经验。
“小区”建设记
孩子们在玩一玩、试一试中进一步感受到积木较稳定、形状多易组合的特性。一段时间的重复尝试后,大家又开始将积木材料有目的地组合在一起玩。
这是我们海棠花园的马路。
海棠花园小区里面还有什么
海棠花园?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小朋友们瞬间被吸引了过来。小区里面还有什么?老师的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
我们小区里面还有幼儿园。
还有小广场。
还有小池塘。
马路的出现引发了孩子的思考和参与兴趣,她们也纷纷结合自己对小区的了解,在自己的高楼旁边搭建起了小区里其它的场所、设施。这让原本处在基础建构能力水平的孩子们的游戏内容和建构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幼儿具有垒高、平铺和架空等基本的建构方法,在个别幼儿有了初建“小区”的想法后,因班级很多孩子生活在本小区,熟悉的生活经验得到其他小伙伴的“响应”。对于中班的幼儿,小区的整体结构还不够全面,所呈现的小区内容和运用的建构方法还比较单一。
为了支持和帮助幼儿进一步探索和建构“小区”,生活经验和建构方法上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亲子调查小区、日常区域游戏“叠叠乐”、“多米诺”、“麻将”等图形和空间方位的游戏,并鼓励幼儿将有关于“小区”的经验和建构方法与现在的游戏组合经验迁移在一起,不断丰富现有的建构游戏内容和方法。
小区到底什么样?
海棠小区是什么样子的?
小区里面有很多房子,但是它们不是都建在一起的。
小区是很大的。
针对小区的整体构造、空间设计、区域设置,在亲子调查小区后,老师及时组织幼儿进行集体分享和交流,进一步丰富幼儿关于海棠小区的生活经验,为游戏的内容提供经验支持。
小区有一个大门头。
还有围墙和围栏,把小区围起来。
还有许多的树,还有玩的地方。
这是我画的小区的游乐场,我们放学都在那里玩。
通过亲子调查、集体分享交流,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对小区进行观察、发现、比较,包括对建筑物体结构、位置的感知与理解,从而帮助幼儿储备丰富有关“小区”的表象。
在初具雏形的小区搭建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获得了新的建构方法,也由最初的个别搭建向同伴合作主题搭建小区过渡。遇到问题,也有意识地自主尝试解决,寻求同伴的帮助,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社会性发展等各方面经验都有所发展。
“海棠小区”建设记……
海棠小区东门有一个拱形的大门。
我们要先搭一个围栏。
这是我们的小区,里面还有游乐场,还有滑滑梯和喷泉水池。
这个是车子的入口,没车子的时候都是放下来的。
我想搭一个游泳池。
当幼儿在搭建“小区”遇到困难时,老师以平面图片呈现的形式引导幼儿感知其空间位置和结构,并在其它游戏中进一步感知其空间位置和关系。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以游戏伙伴的身份融入其中,当某种材料数量不足或造型需要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寻找可代替物,同时也以“支持者”的身份及时捕捉游戏出现的问题进行分享、讨论,再尝试,不断游戏内容和情节的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做幼儿游戏当中的观察者,及时跟进幼儿的游戏情况,追寻着幼儿出现的问题进行支持,不断推进游戏经验的生长。关于“海棠小区”的建设还在进行中,让我们继续期待……
撰稿:柴鋆茜 摄影:班级教师 初审:李婧媛
中审:文皖芹 终审:陈晨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