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一物多玩是幼儿探索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积极主动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观察、探索、创造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幼儿园里有……
户外游戏开始啦!幼儿园里有很多好玩的器械呀!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在户外游戏中,孩子们自主选择,体验了游戏器械的玩法和感受,大家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器械。
色彩鲜丽的海绵棒得到的票数最多!海绵棒可以怎么玩呢?小朋友们纷纷要和大家说一说……
游戏初体验
在初次游戏阶段,大家一起探索和尝试了海绵棒的玩法。
慢慢地,孩子们陆陆续续发现了原来海绵棒可以变形和连接。
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孩子们玩海绵棒的想法越来越多,也主动寻找好朋友一起玩。在游戏中,孩子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海绵棒总是倒怎么办?
孩子们为了能全部参与到游戏中,开始寻找让海绵棒站起来的方法。
教师思考:
海绵棒是一种低结构的材料,外形轻巧、长而光滑,具有可连接、可变形和可组合的特点,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从最初探索长长不知道变形——发现可变形,在多次探索中不断了解了海绵棒的特性。
在初探中,孩子们将海绵棒变成弯弯的拱形后,想让海绵棒“站”起来。这一阶段,老师并没有立即询问或介入,而是在一旁观察,小班的孩子们愿意积极动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增加底座重量、用手扶、用两个轮胎夹住来固定,获得不同的固定物体的经验。
游戏升级中~
不断时间的重复游戏,只用海绵棒已不能满足幼儿的兴趣,一天,操场上的轮胎吸引了他们的兴趣。
孩子们在玩一玩、滚一滚中进一步感知了海绵棒可变形、易组合、轻巧等特性。在了解特性的基础上,开始有目的地探索材料组合的多种玩法。
打地鼠游戏~
大家用海绵棒与轮胎组合还可以玩打地鼠的游戏!
这样的地鼠洞总是会被打到?
那如何不会被“小猫”打到呢?在教师的问题启发下,大家开始尝试设计一款不容易被打到的地鼠洞。
教师思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动作发展和培养是幼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游戏中,通过师幼讨论,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游戏中,也发展了幼儿运动躲闪、对材料高矮的判断及同伴交往能力。
“蛋糕”变形计
教师思考:
在游戏中,小班幼儿有简单的角色认知,以“生日会”为主题,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并运用海绵、呼啦圈的等材料替代生活中的“生日蛋糕”,积极、愉快、充满兴趣地参加到游戏中。
“捕鱼”游戏
在捕捉到孩子们对海棉棒的浓厚兴趣之后,老师也参与其中,与孩子们共同游戏。
当孩子们惊喜的发现直通黄色连接器可以连接后,与老师们共同合作,用海绵棒拼出大大的“池塘”,大家扮演“小鱼”,老师们扮演“捕鱼”达人,一起开始“捕鱼”游戏吧!
教师思考:
《指南》中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在一次次的游戏中不断地发现海绵棒新的玩法。在尝试中能有目的地选择连接器并尝试将两种以上的材料进行组合玩,发展了幼儿走、跑、平衡、钻爬、躲闪等基本运动能力。同时,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的社会性、角色认知、角色语言等,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追寻着幼儿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当幼儿进行有趣的游戏活动时,有期待、有欣喜,更有激动的心情。这个过程,是幼儿真参与、真发现、真体验的过程,也是幼儿积极主动学习与发展的过程。关于“海绵棒”的游戏,未完待续……
编辑:张瑾 初审:李婧媛 中审:文皖芹 终审:陈晨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