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流感、诺如病毒等传染病以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多种传染病呈现交替或共同流行的趋势。为了增强孩子的抵抗力,也为了提高广大教师及家长对冬季幼儿常见传染病的认识,在合肥市长江路幼儿园杏林分园党支部书记、园长蔡葵的统筹安排下,将这份关于冬季保健的温馨提示与大家一起分享,让我们的孩子健康过冬!
常见传染病预防
1.流感
流感又称为流行性感冒,它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后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播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潜伏期短,多数在18—72小时,有的甚至几小时,主要就是突发高热,在高热的同时可以有明显肌肉酸痛、头痛等等症状。
【预防措施】
(1)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
(2)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3)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4)适当参加运动锻炼,合理膳食和休息,增强体质。
2.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感染指的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肺炎,其患病原因主要是因为病毒的传播。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
【预防措施】
(1)平时要多到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婴幼儿和免疫功能较差的成人应尽量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3)各种室内场所(如家里、办公室、教室等)平时要注意清洁和通风。
(4)不要随地吐痰,防止病菌污染空气而传染他人。
(5)特别注意手部的清洁卫生,在外出回来及用餐前一定要用洗手液或香皂洗手。
3.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最主要的病原体,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快速的传播能力,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且感染后免疫保护时间较短。潜伏期1—2天,病程12—72小时。起病急,首发症状多为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全身症状有畏寒、发热、头痛、乏力和肌痛等,可有呼吸道症状。
【预防措施】
(1)目前切断传播途径为主要的预防方法。
(2)有效洗手,不接触污染的水和食物,可减少疾病的传播。
(3)一定要注意食品卫生尤其是避免生食海鲜。
(4)要做好清洁消毒,用含氯消毒液擦洗物品和物体表面,餐具、水杯、毛巾等高温消毒。
(5)对幼儿用过物品消毒清洁,对病人呕吐物、排泄物,用浸了消毒液的抹布盖住,30分钟后再清除。
4.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染该病,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成人也会患。
【预防措施】
(1)预防手足口病,首先是要接种相关疫苗。
(2)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4)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5)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流行期间不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
注意饮食
1.孩子脾胃稚嫩,冬季在保证一日三餐正常进食的情况下,少吃油腻、不好消化的油煎食品。
2.冬季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且以时令蔬菜为主,有效增强身体免疫力。
3.及时补充水分,冬季气候干燥,加上室内暖气,孩子容易发生口干、鼻干和咽干等缺水症状。
温馨提示
1.科学佩戴口罩。佩戴口罩是呼吸道传染病个人防护的重要手段,建议家长及幼儿入离园、上下班等外出途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口罩。
2.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的重要保证。幼儿日常生活中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营养、适当的体育锻炼。
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比如在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注意手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要洗手,尽量避免习惯性的触摸眼睛、鼻、口。
4.及时接种疫苗。目前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均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建议家长根据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程序,为孩子接种相应的疫苗,以提高幼儿及幼儿肌体的防病能力。
5.严格开展健康监测和报告。家长应做好对幼儿的健康监测,发现幼儿体温在37.3℃以上或有咳嗽、出疹等其它症状,应送至正规医院就诊。患病学生应遵医嘱居家休息观察,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
6.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做好幼儿园和居家环境卫生,教室、居室内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要经常彻底清洗生活和学习用品,勤洗勤晒衣被。
7.开展宣传教育。利用多种方式对幼儿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主题教育,让幼儿养成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的良好卫生习惯。
(撰稿/编辑:沈玉茹 初审:任欢 复审:沈娟 终审:蔡葵)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