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个故事、是一本书
是一部电视剧,是一部动画片
是寄托了这一代孩子们
和爸爸妈妈们童年回忆的《西游记》……
游戏缘起
中班期末,玥玥一本《西游记故事》书引发了孩子的兴趣。假期,孩子们享受在西游记亲子阅读的快乐之中,于是开学初,合肥市安庆路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大二班全体师幼围绕“趣西游”主题展开讨论,开展了西游记大调查、西游人物武器、西游我知道、西游路线等活动,在这段时间里,随着孩子们的兴趣需要,大二班开设了西游快乐剧场,孩子们从家中带来各种表演服饰、简单的道具等,就这样,孩子们的西游记表演之旅开始了。
阶段一:道具很忙,各演各的
游戏时间一到,只见“快乐剧场”的孩子们有的忙着寻找芭蕉扇;有的沉浸在“孙悟空打妖精”的情节里,忙着追赶妖怪;还有的当起了牛魔王、金角大王、银角大王……
在游戏后的分享“视频回放”环节中,辉辉小朋友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我们表演的小朋友都表演的乱七八糟,不知道在干嘛!”“你们想表演什么呢?”孩子们围绕着话题展开谈论。萌萌:“我想表演《美猴王出世》,猴子从石头里面蹦出来很有趣。”蕊蕊:“《大闹天宫》的故事非常有趣,我想表演这个故事。”萍萍:“我想表演《三打白骨精》的故事,里面有好多的妖精。”
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激烈讨论中。最后大家“投票选择”,《偷吃人参果》的票数最高,孩子们确定表演内容。
教师支持与策略:
1.创设游戏环境,迁移已有经验,确定剧本内容。并通过绘画表征、讲述,创作完成《偷吃人参果》剧本。确立要演什么?提出关键的故事情节,帮助幼儿建立一个大家约定的表演线索,既幼儿的表演计划。
2.支持合作交流,提升交往能力。在创作剧本时,幼儿在合作、交流、协商中不断提升幼儿交往能力。
阶段二:剧目开演,“问题”不断
问题一: 有三个孙悟空,该怎么办?
表演换服装时,孩子们就为角色问题发生争执。子衿说:“辰辰、阳阳和睿睿三个都想演孙悟空,还抢金箍棒!”琪琪说:“我们表演只能有一个孙悟空,现在多了俩个。”
在讨论过程中,辰辰、阳阳都说很想扮演孙悟空,这可怎么办呢?这时瑶瑶说一句:“让他们都来表演孙悟空,看谁表演的像就让他来当。”孩子们都赞同这个提议。辰辰、阳阳和睿睿就开始轮流表演,辰辰表演推到人参果树,阳阳、睿睿表演摘人参果情节,辰辰以票数高获胜取得孙悟空角色。这时,阳阳说“那我来扮演镇元大仙吧”,其他孩子们听到后,纷纷表达自己想要表演的角色,于是,班级开展了一场角色竞选活动,先主动报名,依次表演偷吃人生果情节,最后再投票选出最佳演员。
问题二:道具坏了,怎么办?
在解决剧目、演员、台词等问题后,在孩子们一天天的表演中有模有样。在表演过程中,又有了新问题出现:“人参果树叶”被“人参果”压断……这些道具问题总是打断幼儿表演。
孩子在剧场中自发讨论,决定调整人参果树的材料,通过寻找,孩子们发现幼儿园活动时的树木非常适合“人参果树”要求,于是一起把树搬到了剧场。小演员们又把所有道具检查修整好,确保表演时正常。
问题三:台词记不住怎么办?
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按照自己对“偷吃人参果”情节的理解,随着两位仙童、观音菩萨等角色加入,不断地丰富故事人物和表演情节。在一次游戏分享时,珺珺提出:“镇元大仙的表演只有动作,没有说话。”馨馨说:“是的,我也看到了,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扮演镇元大仙的阳阳说:“我有台词,但我总是记不住。”
这时,教师提出:“他总是记不住台词怎么办”
琪琪说:“我们来提醒他。”芮芮说:“阳阳再看看这个故事内容。”
坐在辰辰旁边的瑶瑶提出:“我们可以将这个故事画下来,放在小黑板上。记不住的演员可以看一眼。”
当天下午,教师带着孩子们一起翻看《偷吃人参果》,重温故事中的台词。随后小朋友用图画的方式将故事情节表征出来,贴在剧场旁的小黑板上,便于孩子们表演过程中的观看。
教师支持与策略:
1.结合“能与同伴协商”关键经验,给予幼儿解决矛盾冲突的机会。在遇到角色矛盾冲突时,幼儿提出“谁演的像谁来当”来确定“小演员”。
2.尊重幼儿不同意见,激发幼儿角色更换意识。通过自主报名、轮流表演、投片选择,选出最佳演员。
3.启发提问,围绕话题展开讨论,解决“台词记不住”的问题。
4.共同阅读,重温故事,丰富绘画表征经验。
5.提供多种材料,满足幼儿自主选择的需要。在重修道具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形成关于建构、图形、数学、测量、美术、归纳等多种经验的综合建构,获得整体性发展。
阶段三:调整场地,邀请观众
1. 第一次公演
在班级里玩区角的小朋友被表演吸引,纷纷表示想来观看。小演员们欣然同意,邀请观众到剧场观看。
观看完表演后,彤彤说:“他们演的真好,比电视剧演的还好看。”
睿睿说:“唐僧扮演的真像。”
馨馨说:“声音太小了。”
坐下后面的落落:“我在后面看不见他们在表演什么。”
听完观众评价,教师提问:“刚刚小观众提出你们的表演他们听不清楚、也看不见,怎么解决呢。”
萍萍说:“那是因为他们声音太小,可以像我声音大一点呀。”
大家点点头表示认同。
这时,航航说:“观众坐的地方太挤了,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根本看不见,剧场应该要换个大一点的地方。”教师问:“你们觉得幼儿园里哪里才合适呢?”孩子们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乐乐:“可以在操场上,表演场地不能太小。”七七:“如果下雨怎么办?会弄湿道具的。”丫丫:“那还就的在有房顶的地方,二楼音乐厅挺大的。”西西:“那地方太大了,我们要准备座位。”
孩子们经过实地考察后,幼儿发现二楼音乐厅和六楼报告厅都挺合适,“哪里最合适?”瑶瑶和一些小朋友觉得六楼太高了,路程太远;二楼音乐厅离班级很近。于是,经过孩子们一致同意,西游剧场就落户音乐厅。
2. 另选舞台,丰富道具
从自主讨论:剧场是什么样的?舞台上面有什么?舞台……小演员们根据故事内容结合已有经验进行讨论,设计剧场图纸进行分组搭建。基于前期经验积累,孩子们从三楼走廊把人参果树、服装、道具等材料搬到二楼音乐厅。同时,孩子们在班级以及全园大搜集,从小一、小二班借厨房锅、铲、食物等材料,尝试用不同材料丰富舞台场景。
3.巧手DIY,特制邀请票
随着演出的进一步准备,大三班小朋友经过时询问:“你们在做什么?”,小演员们说:“我们在玩偷吃人参果的游戏,等我们准备好了就去邀请你们”。这次游戏后,孩子们讨论,邀请谁?邀请多少人?怎么邀请?老师带着孩子观看演出票,让孩子们了解演出票上面的呈现内容,一番讨论后,孩子们确定设计邀请票包含时间、地点、剧目以及座位号,邀请隔壁大三班的小朋友来观看表演。
教师支持与策略:
1.支持幼儿大胆选择,促使“舞台”快速升级。
2.提供自由与开放的游戏环境,拓展幼儿游戏活动空间,为幼儿提供了更多合作与交往的机会。幼儿在材料的选择中,进行全园材料大搜集,并分析、对比、优选“西游剧场”,尝试不同材料布置游戏场景。
3.提供“演出票”实物,拓展幼儿新经验。根据幼儿兴趣需要,在游戏前出示演出票,让幼儿获得制作邀请票的经验,丰富幼儿游戏内容。
现阶段:剧情改编,红孩儿登场
大三班幼儿观看后提出镇元大仙惩罚师徒四人下油锅情节场面混乱,还发生口头冲突。演员们围绕问题展开讨论,“镇元大仙”说:“不是孙悟空跳进去,应该是石狮子跳进去”。“孙悟空”说:“我变不成真的石狮子”。“唐僧”说:“这个地方真的好难演。”“镇元大仙”说:“那下油锅不演了,我去请红孩儿还烧死他们。”大家都觉得很不错,又重新单独表演红孩儿“火烧”师徒四人。
表演后,教师进行视频回放,罗罗提出;“萌萌扮演的红孩儿看着不像,服装没有”。瑶瑶紧接着说:“她只有手的动作,看不出在吹火。”在一番讨论后,孩子们提出以下调整:1.增加红孩儿的服装、武器;2.给红孩儿化妆,头上点上红点标志,扎两个丸子头;3.喷火的表演行为要明显。
接着就“喷火”材料可行性开展了辩论与分析。在讨论中,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同伴的想法与自己有出入时会及时进行反驳并给出理由,接着说出自己的意见。简单的讨论已经不能解决,孩子们决定分组用颜料、创意泥、卡纸三种材料制作,通过实验对比,发现红黄色卡纸最适合。确定火焰材料后,孩子们绘画表征“火烧”师徒四人剧目,确定台词内容,再次游戏。
教师的支持与策略:
1.支持幼儿大胆想象,改编剧本,当幼儿发现“孙悟空变石狮子下油锅不好演时,幼儿结合对故事的整体理解,改编剧本内容
2. 通过“视频回放”和“对比讨论”,帮助幼儿站在他人立场去观察自己的表现,比较自己的表演和真正的演员之间的差距,进而主动反思如何改进。
教师反思:
教师做为幼儿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游戏进程的支持者。所以在观察了幼儿的游戏过程,解读了幼儿游戏行为中的学习后,需要做的是为幼儿继续深化这些学习提供环境和机会。
1.链接生活,拓展认知经验。
后续家园将携手引导幼儿了解西游记中不同取经故事、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拓展幼儿认知经验,丰富表演经验。
2.观察倾听,深化游戏发展。
通过游戏表征一一倾听等方式,了解幼儿游戏想法,增添游戏材料,满足游戏需求,深化游戏发展。
3.挖掘价值,培养学习品质。
鼓励幼儿通过制定计划、集体反思、讨论分享等方式,共同梳理游戏经验,分析反思游戏情况。
精彩演出仍在继续……
接下来,西游快乐剧场里还将会继续上演“异想天开”的故事情节,大二班将继续用心支持,用情回伴,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的惊喜,欢迎大家走进孩子们的“西游快乐剧场”。
(撰稿:朱玉颖 初审:蒋小娈 复审:陈岚 终审:李峥)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