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阳学前教育集团融熠园:享音乐之美 探教学之法

发布日期:2023-12-05   作者:庐阳学前教育集团   来源: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阅读:次   字体:[] [] []

活动缘起

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乐。”幼儿音乐感发展的初始阶段是在幼儿园的教学阶段,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师要重视对幼儿的音乐教育,不断探索和优化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使幼儿的乐感水平能够适应同龄儿童的正常水准,并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引导幼儿陶冶自身的情操。

音乐教育活动中,音乐欣赏活动是重要的一类,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也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

合肥市蓝光融熠幼儿园以音乐为办园特色,旨在通过音乐培养幼儿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全体教师们在业务负责刘伟的带领下阅读了徐韵与阮婷编著的《学前儿童艺术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以音乐欣赏为切入点,共同就如何高效提升幼儿音乐欣赏能力进行研究和讨论。

概念界定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个人投入并沉浸于音乐展示过程的活动,这种教育活动对幼儿的智力、情感、个性、发展都会有潜移默化的积极性影响。音乐欣赏活动不仅可以愉悦幼儿的情绪,启迪幼儿的智慧,发展幼儿的思维,更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和创造热情,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让幼儿通过音乐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培养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创造与表现的过程。通过欣赏音乐作品能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理解能力,丰富幼儿的音乐想象力,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健康的审美态度。

本期学习内容

通过本次的学习,教师们首先明确了音乐欣赏是通过聆听的方式或者其他的辅助手段对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学前阶段幼儿处于音乐学习的敏感期,其音乐感知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且受到教育方式、环境创设、自身经验积累和敏感期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教师来说,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感知能力的发展阶段、了解和把握学前儿童音乐感受美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幼儿音乐感知的发展特点从而开展音乐活动,并提供行之有效的引导与支持。教师们因此就不同年龄段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与指导策略的具体措施展开讨论,进行总结。

理念落地与实践

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乐于探索周边的事物。为了凸显幼儿的小主人身份,本次活动教师们从幼儿角度出发,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制定了一系列指导策略

3~4岁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与指导策略

3 岁左右的幼儿,已经从周围生活环境中获得了较多的倾听体验和习惯,开始逐步自发地注意听他们所喜欢的音乐并分辨。虽然还不容易理解音乐作品的不同情绪性质,但是感受到不同性质的乐曲能随着音乐做出动作反应,已经对音乐情绪性质有了初步的感受,音乐理解能力十分有限,随着认知与思维能力的逐步发展、音乐活动经验的不断积累而逐步发展,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总以表情、动作或语言来对音乐作出相应的反应。

指导策略:音乐教育本身就是对音乐进行欣赏的过程,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以及对音乐中相关情节的表情及动作进行模仿,以此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并将幼儿逐渐的引入到音乐当中,让幼儿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进一步的理解音乐。

4~5岁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与指导策略

4~5 岁儿童听辨的分化能力有所提高,逐渐能辨别声音的细微变化,表现在倾听、欣赏音乐的听辨能力、感受能力进一步增强,一般已能欣赏内容较为厂泛、性质风格多样的音乐作品,如舞曲、进行曲、摇篮曲等。往往能够通过教师专门组织的音乐活动,初步感受到乐曲的结构。听出乐段、乐句之间的重复,以及乐曲在情绪性质上的明显差异,这一时期的儿童已能基本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想象和联想。

指导策略:音乐是抽象的,幼儿较难以理解,可以故事作为引入,将音乐的节奏、旋律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结合,也可用幼儿喜爱的图画表示音乐中的一些元素绘制图谱,便于幼儿理解音乐,或欣赏音乐后请幼儿绘画下自己的理解等。

5~6岁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与指导策略

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都有了更大的进步。随着音乐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积累,其听辨能力更强了,能从对音乐的粗略区分进入比较细致的区分,而且能感受、辨别较为复杂的器乐曲的结构、音色及情绪风格上的细微差别。同时,能够对音乐形象鲜明的同类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归类,并且用语言来表达音乐感受的能力也增强了,能结合想象和联想,用较完整的语言或一定的故事情节来描述音乐。另外,对纯器乐曲的理解能力也进一步增强能在清楚辨别、理解音乐作品速度、力度、音色、节奏等表现手段变化的过程中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并给出充分的理由。

指导策略:为幼儿创设浸润式的音乐欣赏教学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一切资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幼儿感觉身临其境,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去倾听、感受和欣赏。静逸、温馨的氛围能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创造性想象,有利于唤醒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索多元化的音乐欣赏教学方式,使幼儿浸润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之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欣赏音乐,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对音乐的兴趣,还对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教师在指导幼儿欣赏音乐的时候,要将场所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无形的渗透将音乐变为一种有形的力量,促进幼儿全身心发展。为了丰富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形式,老师们提出,将音乐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中,让音乐与活动相结合起来,通过音乐节奏带动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而提升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如:幼儿入园时播放音乐、进餐时播放音乐、进行区域游戏时播放音乐、收玩具时播放音乐等。

家园共育

研究表明,在学前阶段家庭对儿童发展的贡献大大高于幼儿教育机构,因而,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幼儿园、家庭共育的大环境,建立一种合作、和谐的关系,对促进幼儿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及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音乐和作品聆听、欣赏名曲极其重要。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采用音画结合、音文结合、音游结合的方式促进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

音画结合:在欣赏民族音乐时融入一些含有民族元素的美术作品,借助画面加深幼儿对乐句的理解及五线谱上的符号用幼儿自己喜欢的且能看懂的符号来代替。

音文结合:依据幼儿泛灵的思维特征,将音乐作品与幼儿喜爱的童话故事结合,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

音游结合: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开展音乐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玩耍中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音乐欣赏作为其中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不仅仅局限在一节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在生活中、游戏中处处都能接触到音乐,处处都有欣赏的可能,我们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音乐,并能有兴致和幼儿一起聆听更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的审美感受,为幼儿后续的音乐之旅奠定坚实的基础。

撰稿:孟娜娜

图片:各园教师

初审:刘伟 张宇

复审:张媛媛

终审:胡宝云

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22329号-1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76号
开办者名称:合肥市庐阳区电化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