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发展。”扎染,是我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从扎结到染色都具有丰富的创造性,花纹、样式的多变对小朋友发现美、创造美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2023年10月16—-11月2日,合肥市安庆路幼儿园教育集团桃蹊分园大二班小朋友们一起走进奇妙的扎染之旅……
课程缘起
班级的主题墙《“纸”与你说》中有关纸的创想,孩子们自由的拿着餐巾纸进行浸染,有的孩子将餐巾纸的几个角直接放进色素里,有的孩子使用刷子刷着自己喜欢的图案,在展示作品环节中,孩子们纷纷被自己浸染的作品惊讶到,开始围绕着作品快乐的讨论着……
乐乐:老师,你快看,我的纸真好看
阳阳:我的纸已经破了,老师你快看,我的纸这样啦。
杨杨:我的纸也快坚持不住了,老师我们换一个东西染吧。
明明:我觉得可以试试布,我之前在电视上看过染布,特别好看。
可可:那我们去寻找布吧。
孩子们因为染纸发生了一些小插曲,你一言我一语的诉说着对“布”扎染的期待……
教师是儿童的倾听者、支持者,尊重幼儿兴趣,追随幼儿需求。孩子们兴趣十分浓厚,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到布的扎染世界。
初遇扎染
扎染需要什么工具?
老师:我们准备扎染啦,那扎染需要什么材料呢?
东东:首先我们需要白布。
可可:还需要染料,才能将布染上颜色。
文文:我们需要橡皮筋捆绑白布。
灵灵:我们还可以用木夹子夹布。
通过调查和讨论,孩子们还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物品都可以作为扎染的工具,如:橡皮筋、泡沫球、燕尾夹、一次性手套、雪糕棒、石头、筷子……
扎染有哪些步骤?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前期经验,老师搜集了一些关于扎染的视频,孩子们通过观看,了解扎染的由来,知道了关于扎染的相关知识,例如:扎染需要的工具,扎染的注意事项等……小朋友们在了解扎染文化后,你一言我一语的展开了讨论,最后总结出扎染需要六个步骤:浸泡—取出—捆扎—染色—密封—晒干。
教师思考:
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特色工艺,幼儿在发现美感受美的同时,心灵也被祖国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染着、震撼着,我们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提供丰富的材料、工具和物品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促进幼儿了解、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扎染体验
小朋友们找到扎染所需的工具,了解了扎染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后,一起开启了他们心心念念的扎染活动。
西西:老师我不会绑皮筋。
浩浩:啊,颜色混到一起了!
诺诺:老师,要怎么扎才好呢?
问题一:不会绑皮筋怎么办?
解决方法
真真:请教老师扎皮筋的小秘诀。
阳阳:请会扎的小朋友帮忙
问题二:图案不分明,颜色混淆怎么办?
解决方法
萌萌:把皮筋扎紧一点应该就流不进去了吧。
妍妍:使用刷子上色会使颜色渗透在一起,使用滴管试一试。
教师思考:
初次尝试扎染,孩子们遇到了困难。面对问题,我们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去进行扎结,学会创新。在探索扎结过程中,孩子们发现,皮筋扎的越紧,出来的效果会越好。同时师幼一起学习使用橡皮筋扎结的方法,幼儿在使用橡皮筋扎结时锻炼手眼协调、手部灵活性,促进幼儿认真专注、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合作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的发展。
持续探索
吸收了第一次的经验,这一次孩子们非常谨慎,在扎结的过程中很仔细,直到橡皮筋拉不动为止。同时孩子们也开始小心翼翼地使用滴管上色,在换色时用清水涮洗滴管,以免颜色混淆在一起影响到扎染作品的呈现效果。
《纲要》中指出:“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好奇、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现在孩子们对于扎染步骤和技能已经非常娴熟了,那就来挑战扎染的更多可能吧。
孩子们认真聆听扎花技巧,不错过任何一个小小的细节。在学习扎花技巧的过程中,孩子们也选择了比较好操作,呈现花纹又好看的几种方式。
方法一:螺旋法
从布料中间抓起,轻轻朝着一个方向旋转。孩子们说,这好像一个漩涡,又很像龙卷风。
方法二:扎结法
将布料扎成一节一节的,像糖葫芦串一样。
方法三:泡沫球扎染法
把泡沫球用橡皮筋绑在布料里,孩子们说像鼓了一个包一样。
方法四:折叠法
将布料反复对折成长方形,再反复折正方形,打开会有很多个正方形。
孩子们对扎结技能掌握熟练后,教师有目的地在区域中投放了各种扎花技巧的图片和实物演示,支持孩子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得学习经验。再次尝试的时候,加入了各种夹子、冰棒棍。从刚开始的毛毛虫扎法增加到各种扎法以及利用辅助材料进行扎染。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的扎染作品吧。
教师思考:
继续尝试探索扎染,幼儿依旧经历各种问题与困难。如橡皮筋捆扎、夹扎的难度,扎染布的折叠法等,但在不断的尝试中问题逐渐解决,幼儿掌握了扎染的制作步骤,感受不同图案组合所呈现的视觉美感,体验扎染作品制作的趣味性,获得了作品制作成功的自豪感。
“布”里生花
经过一段时间,扎染的布有很多了,我们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淑淑:我在美工区给模特做衣服了!
兰兰:我想换一个扎染的桌布。
泽泽:自然角可以扎一些布吗?
在给小模特设计服装时,孩子们又有了新想法,可不可以扎染我们能穿的衣服呢?一场属于他们的扎染秀开始了。
教师思考:
《指南》在艺术领域中提出“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儿童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儿童用心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扎染源于生活,如何用于生活?怎样更具美感地展现,支持幼儿审美感受、欣赏需求?当把问题抛给幼儿时,答案来了……
在这场有趣的“扎染”旅途中,孩子们从新奇到喜欢、投入。一方素布、几滴染料带来数不尽地欢喜与快乐。孩子们在寻找、调查、讨论中学习,在体验、操作、探索中成长。教师与幼儿共同感受颜色、花纹、工具组合之间带来的艺术盛宴,共同探索了扎染的玩法和用处。每一幅独一无二的作品带给孩子们的都将是美好童年印记和无限创造力的启发。希望“扎染”能在小朋友的心中播撒一颗“美”的种子,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发现身边的美。
(撰稿:郑小妹 初审:艾迎 复审:陈岚 终审:李峥)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