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阳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四里河畔园:娃娃家升级记

发布日期:2023-06-18   作者:管理员s市委幼   来源: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阅读:次   字体:[] [] []

课程缘起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爱的角色游戏活动。经过小班上学期的游戏推进,幼儿和同伴之间的交往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是游戏的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也常常会出现一些“棘手”的问题,像是角色职责不够明确、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弱......为了进一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向着更高水平推进,合肥市庐阳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四里河畔园小四班的教师们带领幼儿围绕娃娃家中的角色游戏开启了一场“升级”行动。



幼儿视角——我们的问题

幼儿是游戏中的小主人公,在参与娃娃家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以谈话的方式归纳了他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并引发了幼儿的热烈讨论。

问题一:娃娃家里有什么?

问题二:家庭成员可以做什么?

教师反思:对于第一个问题:“娃娃家里有什么”,因为娃娃家作为比较直观的存在,加上幼儿已有的前期经验,幼儿能够很快地回答出这个问题。但是对于第二个问题:家庭成员可以做什么?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谈论之后并不能很明确地作出回答,对家庭成员的角色职责认知还不够清晰。针对这样的情况,班级教师带领幼儿以调查表的形式巩固幼儿对家庭成员职责的认知。

调查梳理

在调查中,幼儿和家长一起将自己的家庭成员以及他们在家中做的事情以绘画或者照片的方式呈现在了调查表上。教师也引导每位幼儿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并说一说他(她)经常在家里做那些事情?由此帮助幼儿积累和梳理角色经验。经过调查,幼儿对每位家庭成员的角色认知和职责分工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角色定位,班级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手偶游戏中的角色,发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角色的特征。通过物体进行角色的表征,也防止角色混淆情况的产生。


游戏初体验

在对家庭角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之后,教师引导幼儿继续开展常规性的角色游戏。在游戏中,幼儿给教师的直观感受是绝大部分幼儿对角色的认知更加清晰,知道妈妈和爸爸、宝宝这些角色所要做的事情是有区别的,相比较之前的游戏水平来说是有进步的。

但是很快,在区域游戏的观察中,教师很快又发现了新状况。

一次游戏观察:在一次角色游戏中,霖霖、琛琛、小宇、然然一起来到娃娃家游戏,他们争先恐后地拿炉子、锅等游戏材料,不一会儿,娃娃家的小厨房里玩具洒落了一地。此时,娃娃家的成员们还在争先恐后地争抢角色。霖霖说:“是我先来的,我是妈妈。”琛琛说:“我没看见,是我第一个到的。”霖霖说:“我就要当妈妈!”在一旁的琛琛和然然也在争吵,拼命抢着娃娃,互不相让。

教师反思:在明确娃娃家的角色职责后,一些幼儿出现了对角色的一些偏好,有的幼儿热衷于成为娃娃家中的妈妈或者爸爸,时常还会出现一些争论,同伴间的矛盾也滋生了。

抛出问题 自主解决

同时,教师也将自己在游戏中发现的问题抛出给幼儿,引导幼儿自主思考。第一个问题是:同伴出现矛盾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幼儿各抒己见。

第二个问题:玩具乱了怎么办?对于这个屡见不鲜的问题,幼儿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教师反思:游戏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到游戏中的一些新状况并及时地给予应对策略。娃娃家的游戏是贴近幼儿的也是幼儿每天都在参与的游戏。将问题抛给幼儿,引导幼儿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不仅提升了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解决游戏矛盾,推进游戏朝着更高水平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游戏再升级

在娃娃家的角色游戏中。教师聚焦于游戏中问题的解决,幼儿经历了:计划、体验、表达、获得,教师也帮助幼儿更好地梳理和总结了游戏经验。 在后期的游戏中,相较于之前的游戏,幼儿能够自主进行角色分工并有目的地选择材料及玩法,游戏情境和角色体验都更加的丰富了。



在生活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在接下来的角色游戏中,班级教师也将不断地在游戏中观察、支持、引导幼儿,并进一步跟进、调整、提升游戏质量,助推幼儿快乐的游戏、和谐地成长!

撰稿:王梦媛 初审:田湉  中审:纪家卉 终审:汤玲

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22329号-1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76号
开办者名称:合肥市庐阳区电化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