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挖掘幼儿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中所蕴含的教育元素,帮助教师探索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合肥市长江路幼儿园杏林分园在园长蔡葵的统筹安排下,保教主任邓亚男带领全体教师于本学期开展了以“以研促教,‘数’说精彩”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学期末以论文分享的形式回顾学期中教师们在教研过程的经验与思考。
学习分享篇
习理论 打基础
幼儿对数的抽象意义的理解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幼儿需要掌握的数概念究竟是什么?各年龄阶段的幼儿需要哪些关键经验?如何基于幼儿的学习路径,通过有效指导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围绕这些问题,老师们开始了数学相关理论学习。
首先,部分教师以《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为依据和参照,分别从测量、模式、集合与分类、计数、数运算等方面,针对核心要点、儿童发展轨迹与特点、教师支持策略进行重点讲解,解读幼儿学习行为。
勤实践 促成长
通过学习和讨论,老师们理清了核心经验的概念、儿童发展轨迹与特点、支持性策略,明白了“教什么”、“为什么教”及“如何教”的问题,认识到早期数学认知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另一部分教师们进行将所学理论知在真实情境中实践,引导幼儿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进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用案例讲解的方式生动又清楚地将数学核心经验体现出来。
交流总结篇
学期末,老师们对测量、模式、集合与分类、计数、数运算等方面的核心经验再次梳理和总结,与大家探讨、交流。
集合与分类
李心怡老师在《浅谈对“集合与分类”的了解》中提到:数数是以集合为基础的。在给物品分类其实也算是数学启蒙的一部分,且只有先完成了分类,再来数数,这样数出来的东西才能拿来做比较。
模式
沈娟老师在《以幼儿数学“模式”核心概念巧设游戏活动之探索》中,根据幼儿数学关于模式学习的核心经验,在一日生活、区域活动、集体活动设计了一系列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提升幼儿对模式的探索。
唐媛老师在《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模式教学》中,对什么是模式、模式学习的本质,以及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模式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
计数
胡雨朦老师在《巧施策略破重点,助力幼儿学计数——由中班数学活动<环形计数>》中,通过《环形计数》教学活动,帮助幼儿掌握确定起点的方法进行正确计数,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周媛老师的《浅谈如何有效引导幼儿学习计数》,从计数活动在幼儿园数学学习中的价值、如何发展幼儿的计数能力、影响幼儿计数的因素、如何引导幼儿进行计数学习等角度入手,谈谈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引导幼儿学习计数。
数符号
吴晓桦老师为大家分享了《数符号在大班生活中的运用》,数符号是表示数学概念、数学关系的符号和记号。数字符号又被称之为数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是代表数词用来计数的一种符号。
倪媛媛老师在《数符号的书面表征》中提到:只有借助具体的情景或实物,才能够真正理解数字的真正的意义。把真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自由自主地游戏和学习并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经验。
数运算
许太霞老师从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对数运算学习的兴趣、运用信息技术功能让抽象内容具体化、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丰富多样活动三个方面讲解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帮助幼儿理解数运算,提高大班幼儿的数运算水平。
程丽老师在《快乐数学——浅谈幼儿园数运算教育活动》中,提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会开始接触有关数运算的问题情境,虽然他们不理解数字符号、运算符号,但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加减的实际情境。这些真实的生活经验为幼儿日后学习数运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测量
沈玉茹老师在《浅谈幼儿自然测量生成活动的指导》中,向大家分享在活动中要了解幼儿已有的测量经验和需求点;提供适宜材料,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感知、探索测量方法;适时介入,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支持幼儿对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和评价。
图形
刘彩霞老师在《浅谈大班立体图形的教学方法》中,主要从要从触摸感知、自然测量、重叠比较、粘贴活动和多种方法练习五个方面来介绍大班幼儿立体图形的教学方法,帮助幼儿了解几何形体及其特征,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肖兆荣老师在《浅谈幼儿园几何图形教学策略》中提到,教师在几何图形教学之中,不能使用相同的方式,来判断所有幼儿情况,而是需要尊重与理解幼儿的情况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空间方位
张梦瑾老师《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空间智能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中提到:幼儿期是培养空间智能的重要的阶段,教师应有目的地设计体育游戏、建构游戏、美术游戏等,从视觉辨别能力、把握空间方位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方面促进幼儿空间智能的发展。
余婷老师在《发展幼儿空间方位认知能力的实践探索》中提到:幼儿先是感知理解空间,然后通过动作、语言、符号表征对空间的认识,动作表征先于语言表征。可以通过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情境等多种形式促进幼儿空间方位认知能力的发展。
共梳理 展未来
老师们在研讨与分享中,进行着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理解“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老师需要做的是基于幼儿的经验以有效的策略激发他们的思考,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
最后,邓主任对大家的努力进行表扬和认可,提到:老师们已经有了正确认识儿童数学的意识,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多思考,遇到问题,要及时反思教学行为。
这样的教研学习方式更加趋向于双向、主动和自我内化、领悟,为理解而“教”。悟有所思,思有所行,期望我们能继续用心捕捉日常生活中数学教育的契机,做教育的有心人!
(撰稿/编辑:沈玉茹 初审:邓亚男 复审:沈娟 终审:蔡葵)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