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阳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四里河畔园:图书宝宝的整理之旅 课程起源

发布日期:2023-06-09   作者:管理员s市委幼   来源: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阅读:次   字体:[] [] []

良好的整理习惯,是锻炼幼儿动手能力的有效方式。幼儿在整理过程中不仅能学会分类、收纳等技能,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独立意识。

最近,在阅读区发现了一些问题,孩子们需要好久才能找到自己想看的书,也有些孩子跑来求助:“老师,那个小企鹅的图书在哪里?”“老师,我上次就把书放在这里的,现在怎么没有了。”……这些“不见了”的书,就像在跟孩子们玩儿捉迷藏。于是,班级教师和孩子们展开了关于整理图书的讨论…

发现问题:图书正反不分随意放

  基于幼儿发现的问题,教师展开活动讨论,发现了阅读区幼儿在摆放图书时正反不分的问题,带领幼儿认识图书的结构,区分封面和封底,引导幼儿正确摆放图书。

教师思考: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在发现问题后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与支持下解决问题。孩子们通过观察认识封面和封底,将图书封面朝外正着放,学习正确的图书摆放。

再次发现问题:图书不会分配堆着放

一段时间下来,阅读区又出现了“不整齐”的现象。教师和幼儿发现了两个问题:哪些书是可以放在一起的?怎样才能方便我们找到想看的书呢?经过讨论,我们得出了结论,可以进行两种分类方式。第一种把长的图书分成一类,短的图书分成一类;第二种硬壳图书分成一类,软壳图书分成一类。




教师思考:在这一次的整理图书中,教师引导孩子们学会找图书的共同点,通过观察、对比的方法,将图书分类,加强对分类的理解和认识。

解决办法:制作标记

为了加强幼儿对图书分类的能力,教师带领幼儿去图书室观看图书的摆放方式,学习有效的图书整理方法。回到班级,对于图书室的整洁摆放,开展讨论,总结经验,最终师幼合力想到了一个好方法:制作标记。教师带领幼儿使用不同颜色彩纸,制作从1到6的点卡,粘于图书的左上角。







教师小结: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探索图书的整理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了幼儿独立整理物品的能力,也培养了孩子们爱惜图书,爱看书的好习惯。

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教师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在区域中将“数字”作为一种“符号”,借助“符号”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挑战,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22329号-1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76号
开办者名称:合肥市庐阳区电化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