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重要时期,孩子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各种新鲜的事物有着好奇好问的学习品质,根据这一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依据孩子兴趣,长幼教育集团京福分园小班年级组以做好孩子学习准备“保护幼儿好奇之心 培养幼儿学习习惯”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
好奇心是终身学习的原动力。尊重幼儿好问的天性,呵护幼儿的好奇心,有助于培养幼儿对周围世界保持持续的探究欲望和不怕困难、主动学习的良好品质。当幼儿对事物产生好奇心时,教师耐心地启发引导、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点,支持他们进行深入探究,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
在春游的公园池塘里,老师们在和孩子们一起进行自然观察时发现了很多小动物,有小鱼、小蝌蚪和一些昆虫。这给孩子们带来了观察与探究的乐趣。孩子们自己从家里带来了捞网,捞了一些小蝌蚪放在了自然角进行自然观察和喂养。
“这些小蝌蚪要怎么才能变成青蛙呢?”
“是不是睡一觉起来就是小青蛙了?”
“青蛙身上是绿色的啊,为什么小蝌蚪是黑色的呢?”
“青蛙身上还有一些花纹呢,小蝌蚪身上怎么没有啊?”
“青蛙还有四条腿呢?为什么蝌蚪只有两条腿啊?”
“小蝌蚪有长长的尾巴,为什么青蛙没有呢?”
孩子们对池塘里自己捞到的动物有很浓的观察兴趣,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老师们利用问题图表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记录自己的发现和问题,通过小组谈话或者集体活动的方式梳理幼儿的问题后再开始探究。教师通过记录表和观察工具的投放,引导孩子们及时记录自己的问题并尝试用多种方法寻找答案。
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进行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的预测和猜想,再提供实验记录表进行记录和验证,让幼儿能够以更清晰的思路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同时,老师利用日常教育活动带领幼儿阅读绘本、观看视频和照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幼儿在亲身操作、猜测验证、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得出有效的结论。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最稳定的素质,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是幼儿迈入小学的重要基石。好习惯的养成不是等待奇迹的出现,而是需要长久的坚持和不断的强化。
计划性是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的计划是有条理、高效做事的前提,也是关乎幼儿能否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的重要因素。从小培养幼儿的计划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幼儿游戏与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更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做事能力与习惯,从而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充满信心。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最主要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在游戏中收获快乐,同时,计划性的发展也是无处不在。在做游戏计划的时候,孩子们需要思考游戏前的材料准备、游戏中的任务分配、游戏后的收拾整理等过程。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制定计划,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小班孩子的年龄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遇到疑难问题时,他们会直接放弃追问,希望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帮助直接得到答案,这样久而久之会使得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一日活动中,老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接纳其他幼儿不同的想法,鼓励幼儿积极补充同伴的观点,同时对别人的观点有不同意见时敢于大胆提出质疑并陈述自己的观点。
在一日活动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增加一些需要幼儿保持一定专注力才能完成的游戏,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活动时间来专注地完成任务。对需要多次探索的活动,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和支持幼儿坚持完成,避免因活动频繁转换而影响幼儿的专注力。在孩子们遇到问题不断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孩子们之间互相讨论,通过不断的尝试各种方案来找到最合适的方法完成任务。
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充满着可以满足孩子好奇心的资源,家长可以随时随地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提供实践的材料。做一些非常规的游戏,把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让孩子发现它们的乐趣。
从出生开始,幼儿就不断地运用自己的感官感知了解这个世界,大到宇宙星空,小到树叶沙粒,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操作、探究和学习。好奇好问、自主探究贯穿了幼儿整个阶段,它不仅能让即将步入小学的孩子们在面对困难时不害怕、不担忧,还能通过自主探究独立解决问题,保持好奇好问的学习品质,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以最佳的状态迎接多姿多彩的小学生活。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