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渐远初夏来,最美人间五月天。5月18日,我校语文组六名语文老师奔赴南京,参加“第33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教学观摩研讨会(语文场)”。为期两天半的培训,充实而精彩,老师们个个收获满满。
初入南京寻瑰宝,大师课堂得真经
为期三天的培训,我们一共聆听了14节观摩课,3场报告,场场皆有丰美的收获。我们通过大师的课明晰了我们坚守的课堂方向——即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以大单元教学为理念,以任务(群)为驱动,以学生为主导,老师引导的方式去习得方法、体悟精神。14节课虽然各不相同,但都紧扣新课标,给我们以后的教学提供了范例;3场报告更是高屋建瓴,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名师引领破难点,以思促学诵诗文
古诗文教学向来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难点,南京之行,我们六位教师见识了名师们在古诗文教学中的风采。孙双金校长提出“学习从思考出发,思考从问题出发”,寥寥几笔勾勒出路线图,紧扣“雨寒山孤”“冰心玉壶”两个词,挖掘千古送别名句背后的深厚情意;赵志祥老师化身老顽童,花甲之年满腔热情,带领孩子们精彩演绎《七律·春夜喜雨》,幽默风趣的语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曹海永老师非常重视文言文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自己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戴建荣老师有趣的古文吟诵课,向我们昭示——好的教师一定要学识渊博、贯通古今。
经典课文经典教,名师引领新课标
除了古诗文教学,两天半的培训中,名师们依托新课标,给我们展示了一堂堂别开生面的经典课文。许嫣娜老师执教《羿射九日》,娓娓道来,由扶到放,引导学生抓住起因、经过、结果讲好故事;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童话故事,薛老师用三个经典问题引导孩子抓住课文的精髓,在读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读;王崧舟老师的《梅花魂》,诗意盎然,课件的每一帧都是一件艺术品,沉静中自有千钧之力,一个个充满坚贞品格的人和事,让梅花精神在孩子们的心中幻化成形。
老师听课热情高,学习反思促成长
为期两天半的学习,在5月21号落下了帷幕。听课的老师听课的热情高涨,反思深刻。不仅听课记录本上有记录、有建议、有点评,更是在结束后及时撰写了心得体会,将无形的思想、自己的所思所感都化为的文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观摩课活动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恒盛小语人学习、思考不会间断,一直在路上。
附六位参训老师学习心得:
温度 厚度 深度
——南京学习培训心得
南小恒盛语文组 尹安伟
一路向东,直达南京,心怀虔诚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汇集了全国顶级小语名师,真是一场教研精神盛宴。尤其是聆听了全国特级教师王崧舟教授的《梅花魂》一课,王教授紧扣外祖父的话,借一个个充满坚贞品格的人和事,使梅花寓意的民族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由无形逐渐化为有形,让孩子们理解了“梅花魂”;同时又通过一次次的吟咏感悟,使中华民族的高尚气节,无形无声地浸润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传承了“梅花魂”。从无形到有形,再从有形到无形,春风化雨,真正实现了用语文育人!
居然当天与王崧舟教授撞衫了,印象就更加深刻了。王教授在课堂上的展现的那种轻松自如,潇洒写意的儒雅之风就已经把我深深地感染了,真不愧大家风范,举手投足之间尽显文化涵养。听了这样一堂课,经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受到了一次人生的启迪。这样的一堂课,就如这座历史悠久的南京古城一般,饱含思想的温度,富于传统的厚度,更有值得学习的深度,听后仍令我回味无穷。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南京学习培训心得
南小恒盛语文组 彭洋洋
暮春渐远初夏来,最美人间五月天。十年前,初入教师岗位,第一次外出学习就是南京;十年后,再次走进金中河西校园,与大师面对面,享受一场视听盛宴,乐此不疲。许嫣娜老师好似邻家大姐姐,一声“糖果老师”立刻拉进了师生距离,从《女娲补天》到《羿射九日》,娓娓道来,由扶到放,引导学生抓住起因、经过、结果讲好故事;孙双金校长,提出“学习从思考出发,思考从问题出发”,寥寥几笔勾勒出路线图,紧扣“雨寒山孤”“冰心玉壶”两个词,挖掘千古送别名句背后的深厚情意;王崧舟老师的《梅花魂》,诗意盎然,课件的每一帧都是一件艺术品,沉静中自有千钧之力,一个个充满坚贞品格的人和事,让梅花精神在孩子们的心中幻化成形;赵志祥老师,化身老顽童,花甲之年满腔热情,带领孩子们同台演绎《七律·春夜喜雨》,幽默风趣的语言,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个半天的学习,一场场头脑风暴此起彼伏,还需时间慢慢消化吸收。教学之路漫漫,我将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师者
——南京学习培训心得
南小恒盛语文组 何梦
初夏的金陵城,阳光充沛,草木葳蕤。一场为期三天的小语盛宴拉开大幕,14节观摩课,3场报告,场场皆有丰美的收获。在此浅谈《梅花魂》这一课的观课心得,本课是由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王教授的课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他永远把学生放在首位,学生的学引领教师的教,教师的教紧贴着学生的学,学生的成长与获得是他课堂的终极追求。
上课伊始他以《梅花》、《雪梅》、《卜算子 咏梅》、《墨梅》创设“梅花”语境,细节彰显用心,三首诗一首词,PPT的背景图典雅隽永,孩子们在吟诵诗词的时候,眼睛还欣赏到了中国画的美,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贯穿整堂课,润物细无声,是师者的匠心。
孩子们自主学习时,有孩子坐姿不够端正,头离课本太低了,他用手轻轻地扶一扶孩子的头,无声的语言是师者的用心。
引导孩子们通过文字感受“梅花魂”,他像一位锻造的工匠把课文的第13自然段反复打磨,让它深深扎根进每一个学生的内心:反复朗读、工整抄写、不同符号的填空、个别朗读......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没有花拳绣腿,一字一句都浇灌着孩子语言、思维、情感的成长,这是师者的孤诣苦心。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王教授的课让我见识了师者风范,师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南京学习培训心得
南小恒盛语文组 朱冬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朱煜老师的《宝葫芦的秘密》一课,不仅教孩子简单的读童话,更教会孩子读童话的方法。同时也让我们老师对童话教学有了清晰的了解。读懂人物的基本信息,再读懂故事的事件,充分发挥孩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文学也是人学,将心比心,走进童话,站在儿童的视角看童话,我们就能发现童话中的许多趣味!
戴老师的课堂风趣幽默,在戴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由一开始的拘谨到最后的彻底放松进入《司马光》这个故事之中。从读出画面,到表演情景,再到悟情感悟品德,环环相扣,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收获满满,也让我们听课老师收获颇丰!课堂上,戴建荣老师带来了独具匠心的《司马光》。他从古文的“韵”入手,以读代讲,声情并茂地把大家带入到一个别开生面的天地,深入浅出地从对古文的解读引申到传统美德的教育,潜移默化塑造正确的人生观。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精湛高超的教学技艺、新颖的教育思想与理念令人大开眼界。
一堂好课的标准
——南京学习培训心得
南小恒盛语文组 张凡
何为好课?见仁见智。我在本次的学习中感受到:好课有取舍,有高潮,有大课意识。
许老师《羿射九日》简单的故事导入却是理解神话、概括内容等方法的渗透;扶桑的补充、“炙烤”等的拓展是课堂一次次的高潮;神话故事的相似更是“学一得多”,真乃大课堂。另外许老师很会倾听学生,从学生的回答引导。
孙校长《芙蓉楼送辛渐》是有思考的课堂,关注学生的疑问;拓展不同情感、风格的送别诗,对比中找不同,更是找独特之处;体会“雨”的特点、“山”的特点这是高潮之一,补充背景,理解“冰心玉壶”又一高潮,最后赠送吟唱高潮;结束时既有拓展又有本诗的独特表达,可谓大课堂意识贯穿始终。
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文章非常长,薛老师只用了三个经典问题让孩子们学到了课文的精髓,在读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读。在薛老师的一次次引导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让孩子们表达如此清晰。
学高身正,自强不息
——南京学习培训心得
南小恒盛语文组 刘芸
非常感恩学校领导的高瞻远瞩,给老师们创造学习成长的机会。谈谈此次学习的心得,首先通过大师的课我知道我们坚守的课堂方向是正确的——新课标的引领下,以大单元教学为理念,以任务(群)为驱动,以学生为主导,老师引导的方式去习得方法、体悟精神。
其次,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巧妙的设计能让课堂更紧凑更高效。听了这么多大师的课,无一例外,都是环环相扣,循循善诱的。让学生在老师给的小河里奔腾,最终汇入大海徜徉。
除了教学的设计,对学生的备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死的,学生却是活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答案。作为老师,就要顺势引导,激发出课堂的智慧,这可能就是课堂的精彩之处。老师要像一个湖,平静激流下我们内心深处自有我们的暗涌。而在点滴的课堂中能用我们的湖泊暗涌去托举出学生心中的一点点涟漪或波涛,可能正是师者的使命。
孙双金老师课堂最后对古诗的吟唱、赵志祥老师在最后含蓄的让我们瞥见他古风吟诵的风采、戴建荣老师有趣的吟诵古文课,都无不向我们昭示——好的教师一定学识渊博、贯通古今。唯有如此,才能厚积薄发,深入浅出,上出智慧,感染学生。
在所有的课程中,最让我惊叹的是王崧舟老师的课,他的课是艺术品。课堂语言凝练,问题层层推进,引导循循善诱,水到渠成,课件的精美,从故事到最后精神的升华。宛若一个被精心打磨过的玉器,晶莹剔透。
最后,想说,为师者,唯有学高身正,自强不息!
(图文:朱冬梅 初审:何梦 终审:马璇)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