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阳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四里河畔园:幼小衔接 小学老师谈

发布日期:2023-05-24   作者:管理员s市委幼   来源: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阅读:次   字体:[] [] []

大班孩子们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两个学段的学习方式有很大不同,如何让孩子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呢?

根据儿童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围绕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四个方面的内容,教育部专门出台了《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本期【实幼·幼小衔接】邀请合肥市庐阳实验小学、合肥市红星路小学、合肥市四河小学三位老师,对幼小衔接提出一些建议。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小学老师的步伐,一起来看看吧!


韦老师:大家好!我是合肥市庐阳实验小学的韦秋月老师。曾获得全国小学新概念作文优秀指导老师,庐阳区教学论文二等奖。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中的身心和生活适应两部分。

一、身心适应

(一)向往校园,爱新学校

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和幼儿园有很大的不同,一年级的“小萌新”一进校园,就对一切充满了好奇,他们会慢慢了解校园环境,记住校名和班级,认识更多的朋友,建立自己的“朋友圈”,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的各种活动,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名小学生,从而爱上新学校。

(二)善于表达,快乐向上

在入学初期,班级老师会关注到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需求,帮助他们逐步熟悉新环境,认识新老师和新同学,让他们能保持积极快乐的情绪,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也会逐渐从帮助他们解决,到放手尝试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在心目中进一步产生“我长大了”的自豪感。

(三)热爱运动,贵在坚持

在体育方面,从幼儿园的室外活动到小学的体育课、每学期的有体能测试,需要孩子们从爱好,逐步转变为习惯。拿跳绳为例,小学男女生有具体的一分钟跳绳标准,体育课上也会让孩子坚持练习。而良好的运动习惯也有助于促进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让有更加儿童精力充沛地应对小学学习与生活。

(四)积极锻炼,运动协调

手眼协调、精细动作的灵活发展,是小朋友正确书写的重要生理基础。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学校开展的编织、剪纸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发展精细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握笔和运笔的控制能力,从而帮助孩子们更熟练地完成小学的书写任务。

二、生活适应

(一)爱新生活,养好习惯

小学入校时间一般比幼儿园早一些,这就要求小朋友们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不迟到不早退,牢记上学放学时间和自己每天的课程,学会自己收拾书包,听得懂上下课铃声,并在课堂上用正确的姿势读书、写字。

(二)学会自理,提高能力

进入小学后,小朋友的自理能力需要逐步提高。没有老师的提醒,要能按需喝水、如厕,做好早操和眼保健操,学会及时收纳、分类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做好课前准备。例如,课前将老师要求的铅笔、橡皮、直尺、书本等整齐摆放在桌面,课下能及时收好书包,不丢三落四。

(三)安全游戏,学会自护

进入小学后,小朋友的自理能力需要逐步提高。没有老师的提醒,要能按需喝水、如厕,做好早操和眼保健操,学会及时收纳、分类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做好课前准备。例如,课前将老师要求的铅笔、橡皮、直尺、书本等整齐摆放在桌面,课下能及时收好书包,不丢三落四。

(四)热爱劳动, 积极参与

一年级开始,班级里有一个神圣的名词——“值日生”,小朋友可能会一周或者两周被安排到一次,和班级的其他小伙伴一起将自己的教室打扫干净。积极主动参与班级劳动,认真负责,有始有终,也会让孩子在劳动中体会到不一样的自豪感,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好”小少年!


邓老师:大家好!我是合肥市红星路小学国际部的语文教师邓惠惠。从教九年,长期在教育一线,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信任和喜爱。也曾在庐阳区教育教学论文比赛中多次获奖。我为大家分享的是《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中社会和学习适应。

三、社会适应

(一)融入集体

通过多种游戏和活动帮助初入学儿童相互认识,比如说入班前准备有个人特色的姓名卡片,开学第一课组织儿童进行简单自我介绍等。集体讨论班级环境布置、班规制定、班级活动等,感受自己是班级的一员。

(二)人际交往

通过多种游戏、活动,帮助儿童在新集体中找到小伙伴,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落单。为儿童创造交往机会,设计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活动或任务引导儿童互帮互助,发生冲突时学习协商解决。比如值日时,请值日生们商量各自分工,如果遇到困难,鼓励互相帮助共同完成。

(三)遵规守纪

班会上通过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儿童理解班规校规的作用,结合违规引发的同伴冲突等实际案例,分析不遵守规则带来的后果,帮助儿童理解并学习遵守规则。要给儿童一定的时间理解和学习遵守规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四)品德养成

结合身边发生的同伴互助、矛盾冲突等事情,引发儿童积极的道德情感和体验。比如充分利用每一次主题班会、每日晨会,表扬团结友善的行为,共同讨论遇到矛盾怎样更加合理地解决,从而引导儿童积极向上,友爱他人。

四、学习适应

(一)乐学好问

面对学校和课堂的陌生环境,新入学儿童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教师应鼓励儿童主动提问、不懂就问,用开放、包容的态度回应儿童的各种问题。

(二)学习习惯

通过趣味性、挑战性、合作性的活动或任务,锻炼和培养儿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鼓励儿童用图画、符号、文字等自己喜欢的方式,制订计划表或任务清单,指导和督促儿童按时完成,体会有计划做事的重要性。

(三)学习兴趣

鼓励孩子对新知识、新环境感兴趣,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引导孩子到图书馆或班级图书角看书,积极参加与阅读有关的活动。

(四)学习能力

通过给自己制作小书签、给爸爸妈妈写生日卡等方式,感受写字的意义和乐趣。提供丰富的数学游戏材料,创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儿童积累数学经验,如:去超市体验购物、小组活动的统计记录等,帮助儿童在实际操作中积累运用不同策略解决加减运算问题的经验。

李老师:大家好!我是合肥市四河小学语文教师,曾获得庐阳区优秀班集体荣誉,庐阳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等奖,庐阳区优秀论文一等奖,安徽省论文二等奖。仲夏蝉鸣,游子意,木棉花开,毕业季。我向大家分享的是在幼小衔接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孩子们需到底要做好哪些入学准备呢?

一、培养孩子心理准备

幼儿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和同学和睦相处,需要家长们需提前熟悉小学一年级的学习方式和幼儿园的区别,帮助孩子很快适应新的环境。例如,家长们可以利周末的时间带孩子去感受小学环境,唤起孩子对新校园的细新鲜感。

二、培养孩子阅读能力

为了让幼儿适应小学的生活,家长们在进行亲子活动时,有意识的与小学接轨,逐步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教师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组织集体朗读并进行耐心指导。

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幼儿园时期,很多家长包办了孩子的所有事情。入学后许多事情不能由父母包办,而且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习、劳动等任务,这些对于孩子来说是个挑战,这时候就需要家长担起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责任。

四、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能力

在社会性能力方面,合群的性格很重要。同伴相处要和谐友善,要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不管是老师的还是同学的。要会反思,懂谦让,听不得一点批评的孩子往往进步很慢,而且可能影响同伴关系。

五、培养孩子耐挫能力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捧着长大的,在家家长捧着,在学校老师捧着。有些孩子只能表扬不能批评,稍一批评就不高兴、生气……这是很危险的,教育要立足孩子的长远发展,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所以培养孩子的耐挫力是孩子成长的需要,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责任。

六、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

要合理分配时间,养成在什么时间段做好什么事情的习惯,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孩子们早期成长过程中一次重要的转折,家长们不必过于焦虑,虽然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但孩子们的适应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让我们用爱的眼光去欣赏,做他们童年生活的守望者,在正确的引导下,他们都能在前一个月快速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如同不断拔节的幼苗,茁壮成长!

撰稿:小学老师          初审:马伟华、纪家卉

中审:毕大华、汤玲    终审:王晓文

 

庐阳教育体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05022329号-1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76号
开办者名称:合肥市庐阳区电化教育协会